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吴淳淳 陈哲 林诗颖)近日,为探索和学习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感悟当代数字媒体与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交织,挖掘IP形象设计助力茉莉花文化宣传新途径,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赴福州“寻迹茉韵芳华,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踏上探寻非遗“活化”和文创设计赋能文化宣传的实践之路。
福州传统“非遗”美学遇上数字媒体,焕发新生
实践队首站走进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馆内展出的精美绝伦的脱胎漆器,灵动飘逸的软木画,跨越千年时光展现出独特美学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馆内以“福乐、福匠、福韵、福传、福人”五福理念为核心,运用幻影成像、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动态展示福州本土非遗项目,向实践队师生们展示非遗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其中,馆内以茉莉花茶工艺制作人采茶工作中的雕像为媒介,向大众传递了茉莉花茶文化在福州非遗体系的历史、“九窨”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 福州非遗展示馆内的制茶人铜像、展示采茶制茶的过程
书画灵动之美邂逅茉莉芳华,“茉莉”跃然纸上
实践队旋即前往福州市美术馆(上下杭),馆内墨香馥郁,颇具古韵。实践队成员穿梭于展厅内,实践队员们在一幅幅书法作品中感受艺术的深邃与文化的厚重。展览巧妙融合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科技,设有电子书法绘画板,使游客在互动体验中领略书法的魅力,同时以科技手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俞老师现场于电子屏上挥毫泼墨,书写“茉莉”二字,将对茉莉花的情感与文化认同融入笔端,展现出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福州作为“茉莉花城”的文化特色,也彰显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 俞老师在数字电子屏上“书写”茉莉二字
深入调研文创市场,探索文创赋能文化宣传新路
茉莉,谐音“莫离”,不仅具备自然之美更兼文化之美。此次调研意在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与情感共鸣的IP形象。实践队专程探访三坊七巷周边汇聚创意灵感的文创店铺,进行一场考察学习。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感受,队员们了解到IP形象以多元化的文创载体“活”起来。玩偶是IP性格与故事最直接的视觉化表达;精致的明信片、书签、收藏卡等,微薄的卡片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为实践队后续创作既体现福州茉莉花茶独特韵味,又具备市场活力和情感黏性的IP形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和灵感启迪。
图为 实践队在文创市场调研目前时兴的IP设计
实践队见证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传统工艺到现代文创、静态展示到动态互动的调研,为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茉莉 IP 形象提供实践依据与创新方向。此次实践既是文化寻根,也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为非遗传承创新提供新思路。
文字 | 胡艺嘉、郑雯溱
供图 | 吕喆、林泓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淳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