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慷慨地泼洒在东港社区的教室里,今天距离我们踏足这片土地已经整整四天。社区里,孩子们的笑声像无数只轻盈的鸟雀,扑棱棱地撞开寂静的空气,也撞开了我们这群年轻支教者略显生涩的期许。
上午的活动室里,空气里浮动着阳光中细小的尘埃,也浮动着孩子们专注的气息。当志愿者田欣蕊将剪纸和剪刀分发下去,教室瞬间安静下来。随后志愿者田欣蕊和陈黎娜细心地讲解着剪窗花的相关事项,一双双小手摆弄着纸张,模仿着折痕与下刀的轨迹。剪刀在纸间行进的声音沙沙作响,如同春蚕食叶,细微却充满力量。他们起初眉头紧锁,指尖因为用力微微泛白,最终成功剪开复杂的纹路——当剪纸徐徐展开,一个个拙朴却鲜活的窗花跃然眼前,小朋友们眼中瞬间绽放的光彩,几乎比窗外七月的阳光还要灼热明亮。这小小的窗花,仿佛一扇被悄然推开的窗,孩子们透过它,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那份庄重而温暖的祈愿。
图一、图二、图三为孩子们剪纸画面
一节课后,教室里的氛围悄然转向严肃。由罗桥司法所与罗桥东港社区精心组织的“快乐暑假,与法童行”普法活动拉开帷幕。讲解员的声音沉稳有力,将“法”的抽象概念,化为身边事、身边理,渗入孩子们的心田。随后讲解员又提醒孩子们:夏季炎热,游泳清凉一夏是个好方法,可是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溺水。当话题转向毒品的危害,气氛更是凝重如墨。那些色彩鲜艳仿真毒品模型在讲台上一字排开。一个孩子指着“跳跳糖”模样的毒品模型,小声惊呼:“这不是小卖部里卖的吗?”讲解员立即抓住这个瞬间,语气斩钉截铁:“它们披着糖果的外衣,里面却是吞噬健康与未来的毒牙!”孩子们瞪大的眼睛,小小的身体下意识地微微后倾——法律知识的种子,就这样以一种震撼的方式,深深扎根他们认知的土壤。
图四、图五为孩子们学习普法知识
图六、图七为孩子们学习毒品、溺水相关知识
此刻,上午剪纸时那份手指间的温热触感与眼前毒品模型冰冷的警示,在我们心中交织成奇异的复调:文化的柔韧抚慰与法律的刚性守护,原来皆是成长不可或缺的经纬。讲台上的每一刻都重若千钧,从剪纸上流淌的传统祝福,到普法课堂上毒品模型敲响的警世钟声,我们渐渐懂得:教育绝非单一乐器的独奏。
支教时光的幕间,山峦的轮廓在夕阳下变得温柔。志愿者田宇星、杨思敏、金元超带领小朋友们展开了一场奇妙的伯努利科学探索之旅。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志愿者杨思敏指导下亲手体验趣味实验:鼓起腮帮子用力向两张悬垂的纸片中间吹气——奇妙的现象发生了!两张纸片非但没有被吹开,反而紧紧相拥,仿佛被无形的手牵引着聚拢在一起。志愿者们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巧妙揭示:当空气快速流动时,它产生的压力会变小,而周围相对静止的空气压力更大,这股力量从两侧“推”着纸片向中间靠拢,最终托起了“拥抱”的奇观。这堂生动的小课堂,不仅让孩子们亲眼见识了看不见的气流蕴含的力量,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播下了一颗亲近科学、乐于探究的种子。
图八、图九为孩子们学习伯努利实验
支教者手中的火种,既要能点亮窗棂上那抹传承千年的中国红,亦须映亮法典字里行间那不容模糊的戒尺刻度。只有如此,文明的薪火才能真正穿透山峦的屏障,在幼小的心原上,燃起一片既深植传统又无畏面向未来的、辽阔的光明。
(通讯员:陈黎娜)
(指导老师:关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褚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