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江西财经大学“声动赣鄱”推普实践团于玉山县必姆镇畲族聚居地苏村村雷家小组开展推普实践活动。团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核心,融合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构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推动普通话教育与畲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结合,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声动赣鄱”推普实践团在雷氏宗祠门口合照
课堂创新:多维教学激活畲乡儿童语言潜能
当日上午,实践团在雷氏宗祠开展首场普通话教学。课堂以“口部操训练—基础发音教学—趣味词汇接龙”为逻辑主线,通过阶梯式教学帮助畲族儿童建立语音规范与表达自信。针对不同年龄段认知特点,团队设计“语言+艺术”“语言+科技”双轨辅助课程:在绘画拓展环节,孩子们将“拼音识字”转化为创意图像创作,通过“拼音识图”游戏实现抽象语言符号与具象艺术表达的融合;编程启蒙课则引导高年级学生运用图形化编程逻辑,在指令编写中感知语言与科技的跨界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开展编程启蒙课
▲图为团队成员在开展口部操训练教学
苏村村干部雷修旺表示:“非常感谢推普团关注到少数民族儿童,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语言兴趣,也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尾声,全体师生共唱红歌,嘹亮歌声中,理想信念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实现有机统一。实践团同步向学生捐赠回力鞋、文具等爱心物资,以物质关怀助力畲乡儿童语言学习之路。
▲图为学生在雷氏宗祠前的合影
文化探源:宗祠调研与民族体验筑牢文化认同
下午,团队在村委引导下深入调研雷氏宗祠这一畲族文化地标。作为家族精神与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宗祠内碑刻文献、建筑纹样均蕴含着畲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密码。村干部雷修旺详细介绍了雷氏宗祠的兴建渊源、历代族人事迹与文化功能。团队成员认真听取讲解,驻足观摩宗祠建筑结构与碑刻文献,并就家族文化与村落语言传承的内在关系展开探讨,为后续语言调查与非遗资料采集提供了实践视角。
▲图为村委向团队成员介绍雷氏宗祠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身着畲族传统服饰,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活动。服饰所体现的图腾纹样、色彩搭配与刺绣技艺展示了畲族悠久的文化底蕴与美学表达。成员们通过角色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畲族礼仪习俗、服饰象征意义及语言文化内涵。
▲图为团队成员身着畲族服饰的合影
实践价值:推普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范式
本次活动以语言为纽带,构建起“教育筑基—文化寻根—认同凝聚”的实践闭环:课堂教学夯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根基,宗祠调研唤醒民族文化记忆,服饰体验促进跨文化理解。这种将推普工作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模式,既响应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政策,也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青春方案。
据悉,“声动赣鄱”推普实践团将持续在必姆镇开展为期一周的语言调研与教学活动,后续将聚焦畲族民歌、传统手工艺等非遗项目的语言元素采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的双向赋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婧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