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刘诗怡、曾惠、刘罗丽) 在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大龙村,80岁的老党员刘嗲嗲正握着青年志愿者的手讲述往事。他布满老茧的掌心里,藏着五十五载春秋的坚守。近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文旅志愿服务支队“新”欣“乡”荣志愿服务队走进这个静谧村落,聆听这位党龄55年的老党员用一生书写的乡村振兴“答卷”。
(图为志愿者进行采访)
一部行走的村史:五十五年躬身践初心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几十年来守着这片乡土,既是村庄变迁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躬身入局的“实干家”。作为党龄55年,历经四代传承的老党员,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可他眼中的光芒依旧炽热,对党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从未减退。推动全村道路硬化,深夜挨家挨户协调占地问题;带头肩挑背扛修水利,解决百亩良田灌溉难题;化解邻里矛盾,坚持以家治村的理念。
(图为刘嗲嗲展示才艺)
一棵常青的古树:退休坚持发挥余热
乡村建设中,他更是冲在前、干在先。退休后,仍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动员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用半个世纪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常说:“党记着咱,咱也得给后辈树个样,这党员的本分,啥时候都不能丢!”
一堂特殊的党课:青春对话银发信仰
从修渠引水的“铁肩膀”到教化乡邻的“热心肠”,这位老党员用一生诠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通过访谈这位老党员,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铮铮誓言”,当青春遇见银发,艺术记录初心,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厚重的精神底座。
他们将带着这份初心与使命,在大龙村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温暖与关爱的篇章。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智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