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岁月长河的拓荒史诗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赴恒丰垦殖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4 16: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琴韵、俞雨帆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2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文法学院“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恒丰垦殖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恒丰垦殖场,其军垦时期从1969年12月到1975年5月,它虽持续时间不长但对永修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现在许多经历过那段时期的老人提到它,都难掩激动。为探寻这段拓荒史诗,实践队来到原恒丰垦殖场傅元祺老先生家里,他作为恒丰地区发展的见证者,其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奋斗历程,也映射出永修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

图为实践队共学恒丰垦荒历史

五十年风雨路,共筑军垦情。恒丰垦殖场经历了多个历史发展阶段,可概括为农业奠基、工农并进等。其肇始于1952年多场合并,此后数易其名、数度扩迁;在上世纪60年代开启军垦篇章,接受部队管理,期间建制频调,而后回归地方管理历经省管、企业化改制,它在时代变迁中铸就了独特军垦文化与精神底蕴。

图为恒丰垦殖场历史沿革简介

访谈中,队员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傅爷爷,傅爷爷分享了他在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的垦殖历程并对垦殖场的发展变迁详谈感受。从最初的艰苦劳动到后来的机械化生产,从省农业厅管理到属地管理,在他自述从前经历中提到,为响应国家“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伟大号召毅然投身垦荒事业,“那时候,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种地、插秧、收割,虽然辛苦,但心里很充实。”尽管劳动繁重,但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创造了恒丰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如今,傅爷爷已经退休多年,但他的心依然牵挂着这片土地,他密切关注着恒丰的未来发展,“看着恒丰一天天变好,心里特别高兴。”傅爷爷说。

图为傅元祺老先生为实践队员分享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的垦殖历程

图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五连、六连知青纪念画册

“晨起五更争双抢,灯下反修尽献忠。豆蔻年华习耕种,青春从此献恒丰。”从过去肩挑稻谷、手工脱粒的辛苦,到后来农机厂研发脱粒机、实现机械化,他用五十余年的时光,见证了恒丰从一片荒芜到繁荣发展的历程,他是中国历史上千千万万投身垦荒事业的一个缩影。旧貌已换新颜,江西恒丰垦殖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简陋的茅草屋变成了整齐的楼房,落后的生产方式被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所取代。但那段艰苦卓绝的垦殖历史,会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段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伟大精神。

图片:曾辉、谢飞燕

文稿:朱琴韵、俞雨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琴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