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接力:让司城村旅游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2025-07-04 15: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圆月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通讯员 孔孟瑶 姚南平 宋思睿)近日,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持续推进。吉首大学人文学院“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以“土司文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湘西永顺县司城村,通过实地访谈、文化梳理与旅游体验等形式,探寻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为古村落注入青春力量。

7月3日上午,团队成员在接官渡码头遇见一支由教师组成的旅游团,便即兴采访了游客代表彭水芬。在交谈中,彭水芬提到,土司制度下的司城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家族记忆的延续。“老司城是土司王的居所,每当我们彭氏家族后人回来祭祖,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她的话语,道出了文化传承背后的情感纽带,也呈现了传统仪式在当代生活中的鲜活存在。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游客彭水芬 曾乐摄)

但在对司城村的印象中,彭水芬也坦言,“这里保持了原貌,物产丰富,但外界知晓度不高。”这一评价揭示了当前文旅发展的短板。团队据此提出建议,可借助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舌尖上的司城”等主题内容,通过镜头记录莓茶采摘、猕猴桃成熟等村民劳作日常,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司城印象”;并在电商平台上线地标农产品,搭建农旅互动桥梁,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推荐本地旅游资源时,彭水芬向团队介绍了不二门森林公园的野溪温泉和天然“人字形”石门等自然景观,以及老司城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震撼人心的申遗宣传片。“这座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她建议,借助直播等方式扩大宣传,比如设置“云游博物馆”互动环节,讲述土司制度、遗址保护的背后故事,激发游客参与兴趣。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游客 宋思睿供图)

同时,团队成员也提出可结合调研设计游客问卷,收集反馈信息,用以优化服务细节。针对“宣传不足”这一痛点,团队将尝试制定新媒体推广计划;围绕“避暑康养”这一特色资源,进一步设计“夏日研学”“康养度假”等文旅产品,引导游客深度游、慢节奏体验,提升游客停留时长与满意度。

“湘土青年”团队通过与游客对话、实地体验,不仅掌握了游客视角下的需求与困惑,也对司城村的资源优势与潜在市场进行了再认知。团队成员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文化挖掘—内容传播—产品转化”的路径,统筹设计系列传播与共创计划,以青年之力助推司城村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让这座沉静千年的土司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圆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