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绘乡情传暖意 关爱同行护心航——集美大学“心手相牵,为爱启航”社会实践DAY 5

发布时间:2025-07-04 15: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云凯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 (通讯员 吴静怡、潘柳玟)为了提升乡村心理保健意识,助力乡村心理健康建设,7月2日,集美大学“心手相牵,为爱启航”社会实践队深入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罗溪村,开展“心绘乡情传暖意 关爱同行护心航”主题心理健康服务活动。通过心理微课堂、摆点和流动宣传、入户访谈调研、家庭教育讲座和老年人心理关怀座谈会等形式,实践队不仅为村民和儿童带去了心理关怀和专业知识,更为构建乡村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贡献了青春力量。

长卷印心 共绘未来

实践队队员叶芳莹主讲的《名字的故事》心理健康微课堂,引导学生探寻名字中的文化内涵与家族情感联结,感悟生命传承的深远意义。课堂伊始,她通过拆解名字“叶芳莹”的寓意,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随后,课堂引导学生观察自身的容貌等特征,感知流淌在血脉中的“家族生命密码”,理解个体与家族的深层联结。最后,她在“我是小柯南”的“案件分析”环节巧妙地为学生们科普了族谱的知识,让大家了解族谱作为家族历史记录的意义。而族谱绘画环节则让学生们在动手创作中,深化对家族情感和生命传承的理解。本次课堂以小见大,让学生在对名字、家族特征与族谱的探索中,深刻体会到个体与家族的紧密羁绊及生命传承的厚重价值。

实践队队员蔡书凝开展《时光书信与姓氏图腾拓印》心理微课,带领学生在手工实践中对话传统与未来。课堂中,她引导学生用轻黏土制作姓氏图腾印章,将“赵”“李”等姓氏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不少人在拓印后分享家族小故事。时光书信环节,她引导学生绘制10年后的职业自画像,用笔绘出梦想;或是给思念的人留言,叙写自己的感恩之语。最后,学生们将作品封入装饰精美的“时光胶囊”,标注“对未来的期许”等关键词,由学校保管待日后启封。这场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姓氏文化魅力,用笔墨记录成长心绪,以独特方式架起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实践队队员蔡书凝开展《许多年后的自己》主题课程,带领学生以沉浸式体验勾勒未来图景。课堂上,她通过“时光隧道图”导入课堂,引导学生讨论梦想,用画笔绘制十年或二十年后的自己。在“梦想分享会”中,学生们畅谈职业憧憬,而她通过分享导盲犬追梦视频与苏武、勾践等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坚持”的力量,在纸上写下“好好学习”“坚持阅读”等逐梦计划。这场课程以“畅想、分享、故事和创作”模式,让学生在时光对话中锚定成长方向,用名人故事滋养追梦信念,为青春成长埋下“坚持”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蔡书凝主持的《许多年后的自己》心理微课。供图 何云凯

实践队队员李佳瑜主持了一场《共绘生命长卷》的主题绘画活动,孩子们用五彩画笔勾勒心中的生命图景,在童真童趣中展现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活动现场,十米长卷在活动室徐徐展开,宛如一条等待装点的“生命之路”。她以生动的故事导入,结合种子破土、蝴蝶破茧等趣味实例,引导孩子们思考生命的起源与成长。孩子们一边分享创意,一边互相协作填补画面细节。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创意的舞台,更通过艺术创作的小组合作形式,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种子。

图为学生绘制“生命长卷”。供图 蔡书凝

7月2日下午,实践队顺利举办“心手相牵,携爱远航”儿童心理成长夏令营闭营仪式。仪式伊始,实践队首先为表现优异的“追梦启航”组颁发“终极奖”,对夏令营的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表现给予肯定。集体合唱环节,在实践队队员吴静怡和陈翔宇的带领下,学生们齐唱《明天会更好》,用歌声传递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闭营仪式的最后,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在夏令营里得到的收获与成长。 “这四天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伙伴合作,更学会了勇敢表达自己,很感谢小老师们的陪伴与关爱。”一位学生感慨道。本次夏令营,实践队通过心理健康微课堂、互动体验课堂、素质拓展等形式,与华丰中心小学携手打造了一场充满温暖与启迪的心灵之旅,用青春力量传递爱与希望。

图为闭营仪式后实践队与学生大合影。供图 侯雨昕

心宣乡间 温情相随

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村民心理保健意识,集美大学“心手相牵,为爱启航”实践队今日赴华安县罗溪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定点宣传与流动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实践队累计发放家庭教育宣传册80余份、心理健康宣传单150余份,服务村民超60人,有效提升了村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

实践队设立宣传点,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图文展板、预防心理障碍宣传手册和宣传单等形式,向来往的村民系统地科普了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包括抑郁症的成因与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等常见心理障碍问题。队员们还精心设计了印有心理健康小知识的实用礼品,受到村民的广泛喜爱,这样的形式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更让科学心理保健理念深入村民日常生活。

图为实践队布置宣传摆点。供图 潘柳玟

除定点宣传外,实践队员还进行流动入户走访宣传,对儿童、老年人开展个性化宣教。队员们特别准备了“对抗抑郁情绪指南”,通过简单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帮助村民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技巧。此次宣传活动有效地普及了预防心理障碍和抗抑郁等心理健康知识,为乡村心理支持平台的搭建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流动入户走访宣传。供图 潘柳玟

心育家教 情暖银龄

7月2日上午,实践队走进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罗溪村,开展围绕家庭教育与老年人心理关怀的宣讲活动。

实践队首先为30余名家长举办以“心育家庭,守护成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指导老师谢清彬针对孩子厌学、家庭关系紧张、对孩子心理健康忽视等家庭问题,不仅分享了防沉迷管理的方法,还深入分析了父母应如何在日常中渗透做人做事教育,强化亲子沟通。他最后总结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们要用耐心和信心为孩子成长筑牢家庭支持根基。此次讲座为构建健康家庭生态赋能,促进乡村家庭心理健康建设长效发展 。

在老年人心理关怀座谈会上,谢老师结合社会热点事件与真实生活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会议吸引了近40位老年人踊跃参与。针对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等近年来老年人高发的心理疾病,他通过具体实例,详细解析疾病成因及典型行为表现,帮助老年人科学认知心理健康问题。座谈尾声,谢老师为老人们提供实用建议,倡导通过规律体育锻炼、发展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享受温馨亲情陪伴等方式,有效调节情绪,预防抑郁困扰,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图为指导老师谢清彬开展家庭教育和老年人心理关怀讲座。供图 陈翔宇

入户传心 情暖乡根

7月2日下午,实践队深入华安县罗溪村开展心理健康基线调研。团队共走访10户家庭,运用老年人抑郁量表、国民心理健康素质问卷、儿童心理健康量表等专业工具,与12位老人、5位中青年及6位儿童,共计23位村民展开深度访谈。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取差异化沟通策略。面对农村老年人,实践队灵活运用方言,将专业量表转化为生活化语言,以“抑郁情绪调节”“生活满意度”为切入点,在亲切交流中完成心理评估,并同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儿童互动时,通过情景对话进行访谈,从“认知信念”“亲子沟通”“社会情感能力”等维度展开动态评估,在轻松氛围中完成调研。针对家长群体,则围绕“家庭教育类型”“亲子认知偏差”等主题开展结构化访谈,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反思,实现调研与家庭教育的双重目标。

此次入户心理健康调研访谈,不仅为构建覆盖老年、儿童及家长群体的三级样本数据库提供支持,还为乡村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图为实践队入户访谈调研。供图 潘柳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云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