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青年学子参与 “红十字救护员” 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发布时间:2025-08-29 22: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毕琳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园活动

2025年4月19日至25日,为贯彻落实云南财经大学“平安云财·‘救’在身边”“1+3+6”工作体系要求,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支部、进课堂、进班级”行动,由该校团委主办、商学院与物流与管理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分别在龙泉校区和安宁校区顺利结束。此次培训聚焦校园管理服务关键力量,吸引126名师生参与,通过专业教学帮助参训青年学子系统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应急救护技能,为构建平安校园筑牢技能基础。

 ▲图为培训人员参加急救练习

云南财经大学此次开展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以“提升师生应对意外伤害与突发灾难能力”为核心目标,精准筛选参训对象。从培训名单来看,126名参训人员涵盖班主任、辅导员、师生、团学骨干及宿舍长,均为校园日常管理与服务中的关键角色——班主任、辅导员直接对接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团学骨干在校园活动中承担组织协调职责,宿舍长则是宿舍区域突发情况的第一响应者。 “校园内突发晕厥、运动损伤、中暑休克等意外时有发生,这些关键群体掌握急救技能,能在‘黄金救助时间’内快速响应,为后续专业救治争取机会。”该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培训初衷时表示,此次培训是对“平安云财”建设的具体实践,通过靶向培养“急救骨干”,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校园急救知识传播网络。 为保障培训专业性,校方特别邀请云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与安宁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的专业教师团队授课,结合校园场景设计课程内容,确保教学既符合红十字急救标准,又贴近师生实际需求。

在培训正式启动前,云南财经大学团委与承办学院成立专项筹备小组,从师资对接、场地布置、器材准备到课程设计,进行全流程精细化筹备,为培训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筹备小组与红十字培训中心教师多次沟通,确定“理论+实操+考核”的闭环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围绕校园常见意外展开,涵盖应急救护基本原则、心肺复苏(CPR)操作原理、创伤救护四步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中暑与晕厥处置等内容;实操课程则针对核心技能设置专项训练,确保参训人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不同于通用急救培训,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大量校园案例,比如学生运动会上的运动损伤处理、课堂突发晕厥的应对流程等,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云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授课教师介绍,课程还特别强调“安全施救”理念,指导参训人员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急救操作,避免二次伤害。 考虑到双校区参训人员分布,筹备小组分别在龙泉校区和安宁校区设置培训场地,每个场地均划分理论教学区、实操训练区和考核区。理论教学区配备高清投影、音响设备及急救知识展板;实操训练区则按照“10人一组”的标准,配备足量心肺复苏模拟人(含成人与儿童模型)、三角巾、绷带、止血带、夹板、急救包等专业器材,同时准备生理盐水、碘伏、无菌纱布等模拟创伤处置用品,确保每位参训人员都有充足的实操机会。 此外,筹备小组还为参训人员提前发放《红十字应急救护手册》《校园常见意外处置指南》等学习资料,手册中图文并茂地梳理了核心技能要点,方便参训人员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4月19日,两个校区的培训同步启动,126名参训人员按照“先理论后实操、先示范后练习”的节奏,投入系统学习,在专业指导下逐步掌握应急救护核心技能。 培训首日,红十字培训中心教师以“校园急救的重要性”为切入点,通过播放校园意外案例视频——如某高校学生运动时突发心脏骤停、课间追逐导致手臂骨折等,让参训人员直观感受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的“救命作用”,快速建立对急救知识的重视。 在心肺复苏理论讲解环节,教师结合人体解剖学原理,详细拆解“判断意识与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判断呼吸时,要贴近患者鼻孔感受气流,同时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持续时间不少于5秒;胸外按压的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针对参训人员提出的“如何区分晕厥与心脏骤停”“没有急救经验能否开展心肺复苏”等问题,教师逐一解答,消除认知误区。 创伤救护理论教学中,教师重点讲解不同止血方法的适用场景: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是创伤止血的常用方式,止血带则仅在四肢大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同时强调“止血带使用后需记录时间,每30-6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避免组织坏死。这些细致的讲解,让参训人员不仅掌握“怎么做”,更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为后续实操奠定理论基础。

理论课程结束后,培训进入实操训练环节,这也是掌握急救技能的核心环节。为确保教学质量,每个实操小组均配备1名红十字教师和1名助教,采用“示范-模仿-纠正-巩固”的四步教学法,帮助参训人员攻克操作难点。 在心肺复苏实操区,参训人员围绕模拟人分组练习。起初,部分参训学子因紧张出现“按压位置偏移”“按压深度不足”“人工呼吸时气道未打开”等问题,教师立即上前手把手纠正:“按压时双手要交叠,掌根紧贴胸部,借助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不要用手臂发力;做人工呼吸前,一定要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这样才能保证气流进入肺部。”教师还使用节拍器辅助控制按压频率,让参训人员逐渐找到操作节奏,不少学子反复练习10余次后,终于能连贯完成“判断-呼叫-按压-吹气”的全套流程。 创伤包扎实操区同样忙碌,参训人员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场景练习:一人扮演“伤者”(模拟手臂擦伤、小腿骨折等伤情),另一人扮演“救护者”,按照“评估伤情-清洁伤口-止血包扎”的流程操作。针对“三角巾头部包扎”“绷带螺旋形包扎”等易出错的环节,教师逐一示范缠绕角度与固定方法,提醒“包扎时松紧度要适宜,以能伸入一指为宜,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起到止血固定作用”。 “之前觉得包扎很简单,实际操作才发现,既要保证牢固,又要让‘伤者’舒服,需要很多技巧。”一名参训的团学骨干表示,通过反复练习与教师指导,自己逐渐掌握了不同部位的包扎方法,“现在遇到类似情况,应该能冷静应对了”。

此次“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并非一次性活动,云南财经大学已制定后续计划,通过“持证人员宣讲+常态化培训”的方式,推动急救知识在校园内广泛传播,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校方计划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纳入校园安全工作常态化内容,每年分两期开展,逐步扩大参训群体覆盖范围,未来将覆盖至全体新生、社团骨干及校园安保人员,打造“全员参与、全员掌握”的校园急救体系。同时,学校红十字会将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建立长期合作,定期邀请专业教师开展进阶培训,针对溺水急救、烧烫伤处置等专项技能进行深化教学,提升参训人员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 此外,校方还将在校园内的教学楼、体育馆、宿舍区等重点区域,增设急救箱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在设备旁张贴使用指南,配合急救知识宣传,为校园安全增添“硬件保障”。

此次“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不仅让云南财经大学126名参训师生掌握了实用的应急救护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为校园安全防线注入“青春力量”,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 从技能提升来看,通过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持证人员已具备独立开展基础急救的能力,能够在校园突发意外中快速响应,为专业医疗救援争取“黄金时间”。从意识转变来看,培训让更多师生认识到“急救不是医生的专利,普通人也能成为‘生命守护者’”,主动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明显增强,不少未参训师生通过参训人员分享、校园宣传展板等渠道,表达了参与后续培训的需求。 “此次培训是‘平安云财’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云南财经大学校团委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校园安全需求为导向,开展更多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技能培训,引导青年学子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主动承担校园安全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毕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