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语润边疆,普话连心

发布时间:2025-08-27 22: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森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石榴花开,语连万家”社会实践团队赴新疆开展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中,志愿者们通过创新形式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认同,为当地师生搭建语言沟通的桥梁。语言是心灵的桥梁,普通话的普及,更是民族情谊最坚实的纽带。

清晨的校园门口,志愿者们早早设立了“普通话护卫岗”,耐心纠正师生们的发音。“他们不仅是在纠正发音,更是在搭建沟通的桥梁。”这项活动得到了当地师生的积极响应,许多学生主动参与,共同维护语言规范。有些当地教师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帮助学生们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

▲图为在坚守”普通话护卫岗“  李明宇 供图

课堂上,志愿者们设计了“方言趣味绕口令” 互动环节,通过对比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发音难点。课堂内外,“瘸子与茄子”等趣味挑战引得学生们笑声不断,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普通话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发音规则,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图为课上向同学们讲方言绕口令  李明宇 供图

为激发学习热情,他们团队还设立了“普通话流动红旗”评比机制。每周评选出表现优秀的班级,将红旗悬挂在教室门前。一位学生代表分享了他的感受:“红旗不仅是荣誉,更是鞭策——要把最动听的普通话带到更多的地方。”这种激励机制显著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班级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规范的普通话,同时也监督那些不说普通话的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说规范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图为优秀班级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感言 李明宇 供图

在词语教学环节,志愿者通过“卧薪尝胆”“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故事,生动讲解“建树”一词的含义。“用故事教学能让抽象词语变得具体可感,学生理解更深刻。”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也有学生表示:“以前觉得词语很枯燥,但现在通过故事学习,感觉特别有趣。” 希望以后能够一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较难理解的重点词汇。

▲图为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建树”一词  李明宇 供图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志愿者团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将普通话推广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且不仅提升了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也受益良多,他们发现有时自己说的普通话也不够规范,所以他们在今后的日常交流中也应更加规范自己的普通话,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志愿者李明宇说道。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刘老师表示:“语言是心灵的桥梁,普通话的普及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