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World! “宏慈之家”的编程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5-08-29 17: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51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导语

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和STEM教育推广计划和社会对乡村儿童科技素养的迫切需求背景下,2025年7月6日,徐州工程学院“周编一”计划团队的4名志愿者,前往江苏省睢宁县岚山镇“宏慈之家”教育基地,开启了为期7天的编程支教公益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于为20余名乡村儿童提供编程启蒙教育,通过Scratch和Python课程的分组教  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徐州工程学院作为发起方,依托“周编一”计划,致力于解决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通过志愿支教助力“宏慈之家”的教育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推动编程知识在乡村地区的生根发芽。

正文

一、廿八载助学路接续

宏慈之家教育基地由刘保宏创立28年,累计资助600余名乡村学子。徐州工程学院依托该基地建立常态化支教机制,通过“高校+公益组织”联动模式持续输送编程教育资源。项目团队成员每学期返乡开展3-4次回访教学,确保教育帮扶的延续性。

在开班仪式上,徐州工程学院姜英姿副院长和项目负责人王菲菲为往期优秀学员颁发奖状。宏慈之家创始人刘保宏——这位卖掉家产助学的"最美爸爸",28年来已资助500多名中小学生,助力百余名贫困生圆大学梦。

25年暑期支教全体师生合照

二、三维赋能体系深化科教兴乡

1.人才反哺闭环

本地籍大学生志愿者每学期3-4次返乡教学,形成"受助-成长-反哺"的可持续链条。2024年受教学生中3人获徐州市编程竞赛奖项,印证乡村学生与城市学子同等的创新潜能。

负责人为优秀学员颁发奖状

2.分层教学点燃兴趣

针对学员年龄差异,团队创新采用双轨教学模式:

• 上午Scratch课程:通过图形化编程模块激发低龄儿童兴趣。

• 下午Python教学:引导有基础学员独立编写完整程序。

志愿者采用统一授课与一对一辅导结合模式,根据学员接受程度动态调整进度。在课堂互动中,学员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解决编程问题,逐步建立逻辑思维能力。

志愿者进行编程教学

3.核心价值延伸

•人才振兴新路径:激活乡村青少年科技潜能,培育兼具数字技能与乡土情怀的新生力量。

•教育公平新突破:高校资源下沉打破城乡壁垒,程序设计大赛获奖证明乡村孩子可与城市学子同台竞技。

三、校地协同构建科技教育新范式

徐州工程学院将科技教育转化为服务乡村发展的实践纽带。志愿者在宏慈之家讲授编程课程,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通过代码教学培育乡土人才,以智慧力量反哺乡村建设。这种高校与地方协同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四、构建科教兴乡长效机制

徐州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姜英姿副院长表示,学院会持续开展此类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编程科普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推动教育资源平衡贡献出更多的力量,也呼吁社会增加对乡村儿童教育发展的关注度。

志愿团队合影

相信在徐州工程学院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下,编程科普的种子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科技之花!(通讯员 郭馨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