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追思戍边英烈,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5-08-29 19: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楠婧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王楠婧] )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8月1日前往陈祥榕烈士相关纪念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研学之旅 。此次行程,实践队成员们满怀着崇敬与期待,渴望在这片承载着英雄故事的土地上,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陈祥榕烈士的故里

踏入陈祥榕烈士相关教育基地的那一刻,喧嚣仿佛被瞬间隔绝,一种厚重的庄严肃穆感扑面而来,让每一位实践队员下意识放慢了脚步、放轻了呼吸。阳光透过展馆的玻璃窗,柔和地洒在展区内,却为这份肃穆更添了几分深沉的敬意。展馆内,时光仿佛在此刻回溯。左侧展区悬挂着一幅幅珍贵的黑白照片,从少年时期陈祥榕在家乡田间帮衬农活时的青涩笑容,到入伍后身着迷彩服、站姿挺拔参加训练的坚毅身影,再到驻守边疆时与战友们在雪山脚下合影的温暖画面,每一张照片都像一帧定格的时光碎片,串联起他短暂却炽热的人生轨迹。照片旁的文字注解,详细讲述着每张影像背后的故事 —— 他曾在日记里写下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的初心,曾在巡逻途中主动帮战友扛负重装备,曾在风雪中坚守岗位、目光紧盯着边境线的方向。右侧展台则陈列着一件件承载着回忆与精神的实物:那套洗得发白、袖口处还留着训练磨损痕迹的迷彩服,是他驻守边疆时常穿的衣物;那本封面微微卷起、内页写满学习笔记的《戍边战士手册》,字里行间满是他对职责的坚守;还有他生前用过的搪瓷杯、训练用的护具,甚至是家乡亲人寄来的土特产包装…… 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岁月的温度,无声地诉说着陈祥榕烈士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实践队员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流,眼中满是动容。有的队员手指轻轻拂过展柜玻璃,仿佛想透过冰冷的玻璃,触摸到烈士生前的温度;有的队员认真记录着展墙上的文字,将 “清澈的爱” 四个字深深印在心底。这些照片与实物,不仅将陈祥榕烈士 20 岁的短暂人生完整呈现,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这位年轻烈士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担当,早已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在新时代继续传递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图为陈祥榕烈士雕像

当教育基地的影片光影亮起,屏幕里的画面便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 是喀喇昆仑高原上,陈祥榕烈士日记里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字迹,在风雪中愈发清晰;是他和战友们用年轻的肩膀,把界碑护成生命里最重的承诺;更是镜头扫过的千万个 “他们”:从战火中冲锋的身影,到和平年代默默守护的轮廓,中国军人的赤诚从未改变。

当教育基地的影片光影亮起,屏幕里的画面便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 是喀喇昆仑高原上,陈祥榕烈士日记里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字迹,在风雪中愈发清晰;是他和战友们用年轻的肩膀,把界碑护成生命里最重的承诺;更是镜头扫过的千万个 “他们”:从战火中冲锋的身影,到和平年代默默守护的轮廓,中国军人的赤诚从未改变。

图为实践队员们观看陈祥榕烈士的事迹

走出陈祥榕烈士相关教育基地,午后的阳光洒在肩头,心中却仍激荡着难以平复的感动与力量。方才在馆内所见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此刻都化作清晰的画面在脑海中回荡,“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八个字,更是如同烙印般深深镌刻在心底,比来时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队员们彼此交流着参观感受,话语间满是对烈士的崇敬,也藏着对自身责任的思考。队员们深知,这份感动不应止于情绪的共鸣,这份力量更要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相信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带着这份赤诚与担当,在各自的道路上踏实奋斗,让陈祥榕烈士用生命诠释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撰文 |王楠婧

图片 |陈舒怡 李妍霓

一审 |陈扬峰

二审 |王李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楠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