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株茶苗到万亩心田: 重庆移通学院劳动少年们在土地上耕作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29 18: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江文、吴华英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院校动态

拓荒:73棵茶树种下育人初心

 

202210月,重庆移通学院玉棠书院的荒地上,73棵茶树的栽种成为劳动教育的第一课。面对板结的土壤,学生们用锄头叩响大地,汗水浸透衣衫。看着同学们手上磨出血泡,看着茶树成活,突然懂了什么叫扎根书院学生发展导师王江文的感悟,道出了劳动教育的初心——在躬身实践中培育品格。这73棵茶树不仅是作物,更是一颗颗劳动种子,在学子心中破土发芽。

▲图为师生集体栽种茶树

随着茶树茁壮成长,劳动教育的内涵不断延伸。师生们拓荒整地、引渠施肥,将茶园扩展为玉棠菜园,茄子、西瓜等作物相继落地。从育苗到丰收,学生们在土地中读懂春种秋收的自然法则,更领悟到付出与收获的人生哲理。

▲图为师生集体栽种蔬菜苗

▲图为学生采摘成熟茄子

 

播种:8千余名学子赓续希望火种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不仅会劳动,也要懂劳动20235月,重庆移通学院印发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准锚定劳动教育理论筑基+实践淬炼双向赋能,构建文化浸润课堂明理田野力行精神传承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两年期间校区共计完成了8千余名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结合全生异科导师在劳育实践过程中的陪伴、指导和引领,让学生们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过程中,实现劳育的知行合一。

▲图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集体开展课程研讨(第一次)

▲图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集体开展课程研讨(第二次)

▲图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集体开展课程研讨(第三次)

▲图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集体开展课程研讨(第四次)

▲图为师生在共享厨房进行美食制作

▲图为师生集体进行校园除草

▲图为师生参与劳动研学体验茶叶采摘

 

深耕:362亩田园书写成长答卷

 

以茶园为起点,学校构建起校地企协同育人网络。綦江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通惠街道整合闲置土地,重庆柏雀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导师,三方合力打造出田间课堂。在这里,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融合了商科思维、智慧农业、生态保护、产品营销的立体化实践,以劳动+”模式让专业知识落地生根。

▲图为“青禾满田劳动月”师生集体收割油菜籽

▲图为师生前往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进行研学

 

▲图为“向往的田野”师生共同参与抓跑鸡活动

 

▲图为“重庆移通学院油菜花节”师生共享野火锅

三年来,85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3万余人次参与、98.5%的满意度,见证着劳动教育的蓬勃生命力。从劳友记农耕体验,到青禾满田劳动月赛事,再到向往的田野技能比拼,学生们在泥土中锤炼出抗压能力,在协作中培养责任感,真正实现了五育融合

▲图为“我在玉棠育匠心”活动

 

▲图为“青禾满田劳动月”师生参与“劳模面对面”活动

▲图为“青禾满田劳动月”师生参与“律师面对的之劳动法特辑”活动

▲图为重庆移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图为重庆移通学院“青禾满田劳动月”闭幕式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 

收获:7大基地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0.5亩茶园到362亩基地,从73棵茶树到7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重庆移通学院用三年时间证明:劳动教育不是走过场,而是人才培养的刚需。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懂得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当青年与土地相遇,收获的不仅是盛夏的果实,更是生命的厚度。这片由73棵茶树延展出的育人沃土,将继续滋养更多青春的梦想——因为每一滴汗水,都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史诗。

 

▲图为重庆移通学院“青禾满田劳动月”师生集体参与基地农田清理(一)

 

▲图为重庆移通学院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图为重庆移通学院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图为重庆移通学院“青禾满田劳动月”师生集体参与基地农田清理(二)

▲图为师生集体劳动成果展示

▲图为师生集体栽种的番茄正在成熟中

▲图为师生集体栽种的西瓜成熟

▲图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作物

未来,书院将持续深化知行双轨育人模式,一方面扎实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化、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并丰富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景与内涵。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我们致力于培养既具扎实学识、又怀劳动热忱的新时代青年,引领他们在劳动中锤炼品格、提升智慧、激发创新,书写属于重庆移通学院学子的灿烂劳动篇章,为成长奠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江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