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广东白云学院“粤韵·岭南实践团”立足于佛山南海同心社区,以开展文化服务为切入点,于今年8月成功举办了两期“同成长·心启航”亲子粤语绘本故事会活动。该项目以粤语作为媒介、以绘本作为桥梁,将传统节俗、龙舟文化与家国主题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体验,不仅使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生机,更探索出一条高校青年服务社区、传承文化的新路径,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一、首期:文化+融合”驱动,实现非遗的当代转化
8月7日-8月22日,首期亲子粤语绘本故事会以“文化+”为理念,整合粤语讲述、共读绘本与手工实践三大模块,将端午民俗、龙舟精神与家国叙事有机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在亲子互动中实现活态传承。
▲实践团成员用粤语为大家讲述屈原故事
实践团成员以粤语讲述屈原故事与龙舟文化渊源,引导孩子们在语言情境中感知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手工区域中,亲子家庭共绘龙舟图画,父母耐心引导、孩子专注创作,一幅幅作品不仅色彩纷呈,更承载着家庭协作与文化理解的双重意义。
▲图实践团成员为大家宣传爱国知识
契合新中国成立76周年与抗战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活动特别设置“伟大变革”主题分享环节,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深化大小朋友对家园情怀和国家发展的认同。整场活动实现100%儿童主动使用粤语回应,超95%的家庭准确理解龙舟精神中“团结奋进、同舟共济”的核心内涵,活动在社区中引发热烈反响,多位家长表示“孩子在回家后仍主动讲述龙舟故事,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心中发芽”。
二、二期:“小班制+服务”创新,重塑高品质亲子陪伴
在首期经验基础上,8月23日-8月26日实践团推出“精品小班亲子故事会”,突破传统活动模式,仅限两组家庭参与,着力打造高浓度、个性化、强连接的互动工作坊。
▲图实践团成员为大家演讲亲子故事
故事环节中,引导师与家庭围坐共读,通过破冰互动和个性化反馈,建立深度信任。孩子们在鼓励中积极表达,语言能力与自信心同步提升。手工制作龙舟模型环节,亲子间协作无间,亲情在共同创造中自然流淌。一位母亲感慨道:“这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一节充满温情的家庭教育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陪伴的质量。”
▲图实践团成员与亲子家庭共同制作龙舟模型
三、实效:“多维数据+印证”,彰显文化与服务深度融合
实践团以“活化粤语传承、厚植文化认同、凝聚社区力量”为目标,锚定“亲子+粤语+绘本”三重核心,围绕“粤语讲古・童声传情”、“非遗入画・粤语绘心”两大主题设计两期活动,通过“主题适配内容、内容联动形式、形式服务核心”的逻辑,在语言传承、文化认同、社区凝聚力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
▲实践团成员用粤语对小朋友进行提问
其一,语言传承突破:100%儿童主动使用粤语互动,85%的孩子活动后能用粤语进行简单自我介绍和日常对话,多数家庭反馈孩子在家中开始主动模仿和使用粤语。其二,文化认同提升:所有家庭对岭南文化兴趣显著增强,78%的家长计划持续开展家庭粤语启蒙,孩子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更加深入。其三,社区凝聚力增强:活动覆盖超100个家庭,98%的家庭表示非常满意,93%愿意持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居民归属感和邻里互动明显提升。其四,青年能力锤炼:实践团成员在内容设计、现场执行和沟通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实现了“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其五,活动成效表明,以文化为纽带、亲子为单位、社区为平台的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社区治理的双向赋能。
▲亲子家庭在地认真听故事
四、展望未来:构建品牌体系,助力文化传承常态化
两期亲子粤语绘本故事会的成功举办,是“百千万工程”在基层文化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充分体现校地协同、多方联动的机制优势。未来,粤韵·岭南实践团将继续与社区、非遗机构和文化平台深度合作,推出“粤语童谣传唱”“节气手作工坊”“广府非遗体验”等系列品牌项目,持续开发如粤语绘本课程、非遗文创工作坊等优质内容,构建可复制、可持续的社区文化服务模式,为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大合照
撰文 |杜晓雨、刘珊珊
图片 | 陈慧荧、万乐雅
审核 | 吴景鹏、陈慧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景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