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乡”得益彰实践队 | 青春建功“百千万”,鳗鱼产业绘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9 19: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媛茜   阅读 80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佛山大学“乡”得益彰实践队深入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走进当地鳗鱼养殖基地,开展了一场以“科技赋能鳗鱼产业,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采访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深入了解了台山鳗鱼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百千万工程”政策为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世界鳗业看台山:自然禀赋铸就产业高地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对选址台山的原因产生了浓厚兴趣。"台山的自然环境对鳗鱼养殖有哪些独特优势?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建立养殖基地?"队员们向负责人提出了疑问。

"这里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鳗鱼生长的理想环境。"基地负责人详细解释道。据介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台山成为全国鳗鱼产业的核心区域,年产量约占全国60%,出口量更占全国活鳗出口的80%以上。

"我们的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日韩市场深受欢迎。"负责人卜先生不无自豪地说,"可以说'世界鳗业看中国,中国鳗业看台山'这句话毫不夸张。"这番介绍让实践队员们对台山鳗鱼的产业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乡”得益彰实践队参观鳗鱼养殖基地

二、科技赋能鳗鱼养殖

鳗鱼基地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参观了鳗鱼的养殖间,实践队成员目睹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业的完美融合。恒温养殖系统、水净化系统和增氧棒技术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为鳗鱼创造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鳗鱼养殖过程中,哪些环节需要特别注意?"实践队员好奇地询问。"溶氧量是关键指标。"基地负责人指着水中的增氧棒解释道,"这些设备就像为鳗鱼装上了'人工腮',配合恒温系统和水质净化装置,24小时为鳗鱼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从鳗苗培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到冷链物流、品牌营销,台山已形成年产值超百亿的完整产业链条。一个“小鳗鱼”,真正做成了“大产业”。

▲图为“乡”得益彰实践队与基地负责人交流

三、揭秘台山鳗鱼“舌尖上的安全”全流程

“乡”得益彰实践队成员跟随基地负责参观加工车间,以“体验式调研”揭开出口级鳗鱼从活鱼到成品的全流程,实地感受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的标准化与科技赋能。在进入车间前,实践队员们就感受到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六步消毒法、定时洗手,连防护服的穿戴都有标准流程。“多道消毒程序,连洗手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这种细致让人震撼。”参与全程体验的实践队队员们都对消毒环节印象深刻。

“室温必须控制在10℃以下,工人甚至要戴防冻手套作业。”基地负责人蔡经理带领实践队员进入低温处理车间时介绍。在处理间,队员们目睹了“15秒流水线”的震撼场景——工人迅速完成剖腹、去脏、剔骨等动作。“鳗鱼鳃部血管密集,下刀角度差1毫米都会影响品质。”工人师傅向队员展示刀具,“每天要磨三次刀,全程不能留下一根细刺。”

转入烤制车间,热浪与酱香瞬间包围了实践队员,成排的鳗鱼在炭火架上滋滋作响。工人手持长钳反复翻动鱼身,不时挑出火候不足的鳗鱼送回流水线重新烤制。“每片鳗鱼要经过四次翻面、四次刷酱。”烤制组组长介绍道。"火候差一点都要返工。"

而在包装车间,画风骤变——刚出炉的鳗鱼经风冷系统快速降温后,进入全自动真空包装线,金属检测仪同步扫描确保无杂质。为了保鲜,鳗鱼在完成包装后放入冷冻库-40℃急冻锁鲜,冷链运输保障全程不离温控。“我们确保全程无添加剂,让客户吃得安心,吃得放心。”蔡经理向队员展示检测报告,“每批次产品都需通过多重药残检测,全程零添加剂,只有达标才能获得出口资格。”

▲图为工人正给鳗鱼翻面

、青春感悟: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调研活动,让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台山鳗鱼产业的崛起,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这条“鳗”游世界的鱼,正引领台山游向更加广阔富饶的未来!

▲图为实践队再鳗鱼基地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伟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