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黄连产业的发展现状,探寻中医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2025年7月15日至18日,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黄连兴乡先锋团前往重庆石柱,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黄连产业调研活动。从企业车间到种植基地,从交易市场到乡村田间,团队全方位解锁黄连从种植到销售、从传统到创新的全链条密码。
7月15日,黄连兴乡先锋团调研了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的黄连荟萃展览馆 、公司加工车间、生产车间,石柱黄连实用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种植棚。
石柱黄连实用技术综合种植示范基地合影
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合影
通过彭老师讲述,我们了解到黄连种植至今仍无法被机器完全替代,因为机器始终代替不了人工种植的那份精细与用心。为实现标准化种植,黄连种植管理系统已全面覆盖种植全流程,从精准供肥、专业技术指导,到实时环境监测、病虫害科学预防,为黄连生长的全过程筑牢了保障。
黄连种植的全过程遵循“三分栽、七分管、一季收”的规律。“三分栽”讲究对生长环境的精准把控:需选择气候阴凉、海拔1200-1700米、空气湿度约85%的区域,且土壤需为微酸性;“七分管”则凸显人工管理的核心地位,必须全程人工除草、施用农家肥与有机肥,并定期培土养护;最后在每年9月至11月下旬完成采收,确保药效与品质。
实地考察黄连基因库种植基地
在石柱黄连实用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种植棚内,彭老师详细介绍了黄连与农作物的套种模式。这种模式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在全国唯一的黄连基因库中,黄连兴乡先锋团细致观察不同黄连品种在相同环境下的生长差异,为品种优化积累数据。
实地考察黄连套种模式
在检验检测区,技术人员通过微观检测探秘黄连的品质密码,用科技手段为每一批黄连的品质严格把关。我们学习到黄水镇独特的培训模式,老一辈的亲口相传与点面结合的培训,让黄连新型种植技术真正落地见效,在连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经过试验对比,三角拱棚在抗雪压、防雨水、控光照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圆拱棚;同时通过采用1.2-0.8米的跨度设计,进一步增强了棚体的稳定性。不过,黄连与柳杉树的混种模式虽能发挥防风和绿化作用,但因柳杉树会大量汲取土壤养分,往往导致黄连生长受限,效果欠佳。
小拱棚种植模式
同时特制的切片机将采收后的黄连切成均匀片状,为黄连的进一步精细加工实现了前提条件。
实地考察黄连加工
除了强劲的药用价值,黄连还衍生出了丰富的深加工产品,包括黄连牙膏、黄连肥皂、黄连消毒液等,让这味传统药材走进了更多生活场景。
7月16日,黄连兴乡先锋团走进石柱枫木镇国峰村,聚焦农户黄连种植产业。
枫木镇国峰村合影
初抵国锋村,那土地上的银色发丝与黄连的金黄根须交织,诉说着传统农业的坚守与不易。通过与村委的交流,我们获取了种植户年龄占比、黄连耕地面积占比等信息。
与枫木镇国锋村村委交流
深入田间考察,通过对比黑色遮阳网覆盖的小拱棚种植与柳杉枝遮阳的传统高蓬种植方式,这两种种植方式,我们发现黄连在柳杉枝遮阳的环境下生长更佳 。
实地考察枫木镇国峰村种植模式
实地考察枫木镇国锋村种植模式
我们还了解了黄连种植前的土壤消毒工作,需翻土壤20-30厘米,打破犁底层,增强透气性,结合阳光暴晒或施用生石灰、多菌灵等并辅以薄膜覆盖,杀灭土壤中的病菌、虫卵,减少病虫害隐患。
枫木镇国锋村土地改良方式
通过与连农交流,我们发现,年轻人大多赴大城市工作,仅剩老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因环境需求高、土壤养分流失以及根腐病这三大困境,剩余青壮年也多愿去外地大规模承包种植黄连,而非留在本地;加之传统粮食作物与黄连这一经济作物收益差距大;而根腐病的存在导致黄连收成不稳定,种种现象都体现出黄连种植的艰辛。
与枫木镇国锋村村民交流
7月17日黄连兴乡先锋团深入黄连交易市场,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七届大学生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一起研究黄连价格随市场的波动,了解黄连出土质量和加工过程中影响售价的因素,对黄连统货的价格和分拣后按等级确定的价格进行分析。黄连从被放入摊位到被打包收购的整个销售链条变得真实可触,黄连价格在市场中波动的原因也逐渐明晰。
中国黄连交易市场合影
实地考察黄连交易售卖
中午,黄连兴乡先锋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团队在黄连市场共聚一堂,一起交流探讨黄连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学术观点激烈碰撞,思维火花四射!研讨间隙,共练八段锦舒展筋骨,同玩“你画我猜” 默契爆棚!在欢声笑语与轻松互动中,跨校情谊迅速升温,为未来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注入满满活力与信任!
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八段锦互动交流
夜晚,黄连兴乡先锋团前往天上黄水大剧院前沉浸式体验原生态的土家族摆手舞!随着欢快的节奏尽情舞动,瞬间被土家人喷薄而出的热情与豪迈奔放所包围、感染。古老的韵律,跃动的篝火,是民族生命力最动人的绽放!
体验石柱土家族非遗文化
7月18日,黄连先锋团驱车前往沙子镇泰尔森GAP黄连种植地、国药太极石柱黄连GAP种植基地,开启一段与黄连亲密接触、探寻国药奥秘之旅。从参访种植基地到实践栽种体验,沉浸式感受黄连从田间到国药的蜕变,见证生态种植的魅力,也领悟到传承与创新并行的中医药发展力量
国药太极集团黄连种植基地合影
泰尔森黄连GAP种植基地合影
抵达沙子镇后,泰尔森基地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我们,带领大家参观黄连育苗基地 。黄连作为一味名贵中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而沙子镇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恰好为黄连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孕育出品质优良的黄连苗。
泰尔森负责人讲解泰尔森GAP种植模式
黄连种植工序精细考究。采用“上厢作埂打窝移栽”方式,覆土用腐殖土,浇水讲技巧,既保障黄连生长,又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在学习理论后,便动手实践:翻整土地、制作苗埂、放置种苗、回填腐殖土,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虽然烈日炎炎,大家却干劲十足,亲身体会到种植的艰辛,也对“一粒种子到药材”的蜕变有了更深理解。
体验黄连种植
参观国药太极石柱黄连GAP种植园区,大家观察黄连生长特性,学习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通过讲解,了解到试验地对优化种植技术、提升黄连品质的重要性,也明白守护好这片“绿色药田”,对推动黄连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更坚定了大家守护中医药生态根基的决心。
实地考察太极集团黄连种植
此次石柱之行,不仅是对黄连产业的一次深度扫描,更勾勒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清晰路径。从科技赋能标准化生产到跨校合作的思维碰撞,从传统种植智慧的坚守到年轻力量的逐步参与,黄连产业正站在新的起点。未来,随着产学研融合的深化、青年人才的加入以及技术难题的攻克,这味古老的国药将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活力,书写从“田间药材”到“健康产业”的更多可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飞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