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暑气漫过婺江的清晨,北山口村的香樟树下已热闹起来。浙江师范大学“萤光童行”社会实践队队员带领孩子们整理竹筐里的佛手——这些带着“金东区地理标志”的果实,既是教具,更是一部浓缩着农耕文明与时代创新的活教材。为宣传这一家乡金果,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开启了佛手主题系列活动。一场关乎传承与生长的课堂,于土地与童心之间悄然拉开序幕。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展厅前合影
辰时・田埂间的观察课(7:00-9:00)
活动伊始,朱老师以生动的讲述揭开金华佛手的神秘面纱。她从佛手蜷曲如指的独特形态切入,细致追溯其在金华900余年的栽培脉络——从唐代医书中记载的“入药仙果”,到明清文人笔下“金瓣重重香扑鼻”的观赏珍品,再到如今融入茶饮、蜜饯、香包等日常场景的健康食材。
图为实践队老师介绍佛手
讲解间隙,朱老师举起手中的佛手模型,引导孩子们联想这颗金果在日常生活中的身影。这一活动引发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对于佛手的态度从好奇转为了然,眼前的佛手渐渐与家中某个场景重叠——或许是奶奶晾晒佛手时的背影,或许是父母打包快递时的忙碌,又或是餐桌上那杯带着清香的佛手茶。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片段,都成为了理解家乡产业的鲜活注脚。
巳时・展厅里的分享会(9:00-11:00)
北山口村是当地知名旅游村,与佛手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活动期间,当地专业讲解员向孩子们介绍佛手带领北山口经济腾飞的历程。
活动现场,展厅内,墙上的劳作照片记录田间日常。讲解员向孩子们示意展架上的佛手茶、蜜饯、香包等深加工产品。从过去单一的鲜果销售,到如今延伸出多元产业链,当地通过深加工让每户年均增收超三千元。这些扎根土地的实践经验,构成了产业兴旺的“民间智慧库”,而展架上的每一件商品,都是“以产兴村”的生动见证。当乡土经验与现代产业思维相遇,一颗颗佛手便串联起从田间劳作到市场流通的完整民生链条,让传统农耕智慧在产业升级中焕发新的活力。
图为讲解员介绍北山口佛手产业
午时・光影里的产业课(11:00-13:00)
午时饭香正浓,实践队老师却端出“特殊餐”——佛手产业纪录片。镜头中,有晨雾中农户背篓采果的身影,有烘干车间智能设备调控下渐成金片的鲜果,还有直播间主播向全国网友推介“青胜黄”佛手的场景。
老师按下暂停键,指向屏幕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包装标识。现代化加工厂里,佛手汁、佛手茶在流水线上有序产出,规范高效。曾因品相不佳滞销的残次果,经处理后成为香包原料,变身为创造价值的“金疙瘩”。孩子们紧随着画面细节,目光齐聚,专注听讲。
未时・树荫下的抢答赛(13:00-15:00)
午后的香樟树下,实践队队员组织了“佛手知识抢答赛”。“5G能帮佛手做什么?”“看土壤干不干!”“地理标志是什么意思?”“咱村的佛手最好!”孩子们的抢答声不断。
“看土壤干不干”,体现着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农业理念。5G 技术融入农业生产,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为佛手种植精准补水,助力产业高效发展;“咱村的佛手最好”,彰显地理标志内涵,本地佛手借地理标志打响名号,在市场竞争中凭借独特品质站稳脚跟。这些课本外的学问,借抢答变得具体可感。这场互动,让知识从书本落地生活,更让乡土自信扎根童心,见证产业浸润下,孩子们对家乡特色产业的认知与认同。
申时・杯盏里的味觉课(15:00-17:00)
暑气渐浓,老师们开始分享琥珀色的金华佛手汁。孩子们凑近时,清冽的果香先于滋味漫入鼻腔,抿下一口,清甜在舌尖漾开,课堂上学到的理气化痰功效悄然与这缕甘醇呼应。小小的一杯果汁,串起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而这缕清甜里,既有农耕文明的厚重根基,也有数字经济的轻盈翅膀。
图为孩子们开心品尝佛手汁
酉时・暮色中的实践行(17:00-19:0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一行来到北山口锦林佛手文化园,以实地探访触摸这份乡土产业的发展脉络。
在种植大棚中,青黄相间的佛手果自然垂悬,果皮上的细腻纹路浸透着晨露的光泽。农户们俯身疏果,用草木灰涂抹剪口——这延续数百年的防虫智慧,在现代农业技术中仍占据一席之地。队员们凑近细嗅,清冽的香气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从这缕芬芳中,触摸到从唐代 “仙果” 传承至今的农耕基因。
图为锦林佛手文化园
穿过种植区,实践队来到衍生产品展示区。展架上,佛手的转变令人目不暇接:琥珀色的佛手茶蜷缩着阳光的味道,裹着糖霜的蜜饯泛着晶莹光泽,绣着“福寿”纹样的香包散发着持久芬芳,甚至还有提炼出的佛手精油与手工皂。包装上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恰恰就说明这些衍生产品正是增收致富的密码。从只能鲜食的果实到多元文创产品,一颗佛手的价值被层层解锁。
图为佛手产业成果展
傍晚,最后一缕阳光落在佛手藤蔓上,黄老师在日志里写道:“所谓传承,不过是让土地上的智慧,在孩子的心里继续生长。”在这场佛手主题活动中,文化的解读让历史有了温度,孩童的感知让传承有了基础,青年的探索让发展有了方向。如今的佛手,早已不只是田间的果实,更是北山口村人联结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在一代代人的守护与创新中,持续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千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