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啪、啪、啪”的摔面声,太和板面传承人把三根面棒瞬间拉成近五丈长、薄如宣纸的面条,下锅、浇汤、撒料,三分钟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板面,鲜香瞬间弥漫现场观众排起长队,只为亲口品尝这碗已传承千年的非遗味道。
一、从张飞军营到百姓餐桌:一碗面里的千年文脉
太和板面发源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相传东汉末年张飞驻守此地,嫌军中面食绵软无力,令厨师反复摔打、拉伸面条,终成筋道入味的“板面”,自此流传。明清时期,板面随徽商走向全国。
2015年,太和板面制作技艺入选太和县第四批县级非遗名录;2023年晋级阜阳市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今年,太和县正式向安徽省文旅厅递交省级非遗申报材料,力争让这碗面再上一个台阶。
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非遗技艺的匠心密码
“汤要净、肉要烂、面要精”,太和板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羊骨熬汤清澈见底,豆腐洁白如玉,辣椒红亮诱人,香菜蒜苗翠绿点缀。
“摔面是灵魂,”现场示范,“面团三揉九擀,再经七步标准化生产:低温炼油、梯度油炸、胶原蛋白转化……每一步都要精确到秒、到度。”目前,团队已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研发“四季养生板面”,春疏肝、夏清热、秋润燥、冬温补,让传统面食对接现代健康需求。
三、从街边小店到产业集群:一碗面的华丽蝶变
在太和县板面产业园,中央厨房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电商仓库里,真空包装的“四季板韵”礼盒通过抖音、淘宝销往全国,2025年一季度线上销量同比增长45%。
政府层面,《关于加快太和板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即将出台,将从品牌打造、标准制定、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八个方面推动产业跃升;县人社局、文旅体局已举办两届板面技能大赛,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带动就业超1万人。
四、公益出海双向奔赴:让非遗温暖世界
“板面温度计”公益计划今年已送出1000余份养生板面给环卫工、孤寡老人;非遗课堂走进全县36所中小学,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家乡味道。
今年7月,太和板面首次跨越海峡,亮相2024台北夏季旅展,台湾市民排长队只为尝一口“安徽味”。下一步,太和县将组织企业参加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食品展,让这碗千年板面香飘更远。
从张飞马背到百姓餐桌,从街边小摊到百亿产业,太和板面用一碗面诠释了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样本。正如传承人所说:“只要守住匠心、拥抱创新,老祖宗的味道就能历久弥新。(撰稿:闫武林、盛海洋、曹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