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慧: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发布时间:2025-08-29 14: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舞台上的锣鼓声渐渐远去,但人生的戏码却愈演愈精彩。张俊慧的人生轨迹,恰似一场精心编排的戏曲——起承转合间,水袖翻飞处,尽是生命的华彩。她从梆子戏台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将戏曲的韵律融入血脉,用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开口,演绎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初入戏台·筑基

她与戏曲的缘分始于少年时期,十几岁开始学习河北梆子,度过了十余年的戏曲生涯。每月工资32.5元,每场演出补贴5角,但她始终全心投入。这段经历,如同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悄然影响着她后来的人生轨迹。

转场文旅·绽放

得益于早年的戏曲训练,她练就了从容的仪态、清晰的表达和沉稳的台风。当后来正定荣国府景区迅速发展,她转入旅游局担任讲解工作时,这些素养便成为她脱颖而出的关键。市委宣传部和各县单位的接待都点名要她讲解。她说自己“人来疯”,戏曲舞台的经验让她面对任何场合都不怯场。她将戏曲表演的感染力融入讲解中,从正定到北京,她的讲解生动详实,经常获得听众掌声。由于表现突出,领导为她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文艺队,逢年过节就去长城影剧院、部队、原件厂演出,唱梆子、演节目,还有人专门为她谱写歌颂正定古城的唱段。

技艺傍身·多能

在旅游局期间,她的戏曲功底继续发挥作用。当有剧组来时,她参与群众演出,并在化妆组帮忙。她会制作古装头套、勾画脸谱、制作胡须和睫毛,这些技能在剧组中很受欢迎。她与多位演员合作过,如何赛飞拍摄《中国商人》时,她参与剧组工作,一晚获得30元报酬。

商海启航·新篇

“非典”那年,政策开放旅行社股份制经营,她与两位同事合作注册了一家旅行社。戏曲经历培养了她的应变能力和表达优势,让她在旅游行业如鱼得水。当时旅游行业利润可观,她个人带团时,曾在长城一日游项目中单趟就赚得三千元——而当时她的月工资仅为五六百元。合作十二年后,她选择独立发展,陆续注册了旅游公司、商贸公司及科技文化公司。

勇拓新域·乘风

2018年,她运营“抢个票”平台,用一个半月时间积累五万用户。戏曲表演培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她在推广中独具优势,曾在十小时内售出五千张温泉门票。她不断拓展业务,销售各类文旅产品,敢于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之后她转向旅游批发市场,主推北京线路,每周调度二十余辆大巴,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回归本心·传承

2020年疫情发生后,旅游业受到影响。她决定回归初心,先在德明古镇开设戏曲服饰店"青衣初见",后来在正定古城开办汉服体验馆。由于"青衣初见"无法注册,正式命名为汉服体验馆,但在店外悬挂"青衣阁"标识。如今她将戏曲元素融入服饰体验,继续传承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戏润人生·不息

回顾她的职业生涯,从戏曲到旅游,再到文化创业,戏曲始终是贯穿一生的主线。她说:“掌握一门自己真心热爱的技艺,足以影响整个人生。”戏曲赋予她自信、能力和勇气,陪伴她走过每一个阶段的挑战与辉煌。

如今,她通过汉服体验馆继续传递着戏曲之美。每当为客人梳起云髻、描画青黛时,她指尖流淌的是河北梆子戏妆的千年韵味;每当指导年轻人体验戏曲服饰时,她言语中传递的是对传统艺术的深切热爱。这份坚守,不仅是个人生计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自觉。

河北梆子作为燕赵大地的艺术瑰宝,正在通过她这样的传承者焕发新生。从舞台到生活,从专业到普及,她让戏曲走出剧场,融入现代人的日常体验。这种“以用促保”的活态传承方式,正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与发展。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守护者的担当,更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