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民族互嵌实践 铸牢共同体意识​——兰州大学赴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开展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29 13: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溢 朱茗睿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研究”青年实践团奔赴云南省昆明市及石林彝族自治县,以深化相关政策在基层的实践,推动互嵌式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月17日至18日,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昆明市的巫家坝社区、关翔社区、关上中心社区、小坝社区及桃源社区。在各个社区,团队成员仔细观察社区的布局与设施,与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深入了解云南多民族地区独特的社区治理模式,特别聚焦于各社区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所采取的具体举措。为掌握居民对社区民族互嵌工作的真实评价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念的认知程度,团队在社区内广泛发放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昆明市小坝社区“非遗之家”

图为实践团队在社区内发放调查问卷

在对关上中心社区的走访中,实践团队收获颇丰。在考察及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官渡区关上中心社区作为一个汇聚了汉、傣、回等20余个民族的融合聚居区,已成功探索出一条融合经济创新、治理协同、文化交融的特色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方面,社区积极开拓“社区经济”与“共享经济”,搭建微电商平台,助力民族商户销售农副产品及手工艺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引入“同光咖啡”等公益项目,有效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就业难题,推动苗绣、彝族银饰等民族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关上中心社区红石榴街道

图为红石榴城市温度“三交”空间内展出的自闭症患者创作作品

图为实践队员与关上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在社区治理上,关上中心社区首创“111234”多元协同治理机制。该机制以民族团结促进会为核心,联动80余家单位,构建起“党委领导、单位协同、居民参与”的治理网络,并借助红色物业、网格员联动等方式,实现了社区服务的精细化。在文化融合层面,社区将火把节、泼水节等民族节庆巧妙地融合为社区共同节日,让各族居民都能参与其中,共享欢乐;通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学院及多民族文艺队伍在“社区大舞台”的精彩展演,进一步深化了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文化互鉴。如今,关上中心社区已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成熟治理格局。​

图为团队成员与关上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访谈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关上中心社区低碳科普生活体验馆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队赶赴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恰逢当地盛大的民族节日“火把节”,当晚,团队成员便与当地居民一同沉浸在这热烈奔放的节日氛围中,亲身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火把节盛况

随后从7月19日至21日,实践团队逐步走访了当地村内的民宿、石林风景区、阿诗玛小镇与天禾牧场,并对当地民宿负责人、餐厅老板、旅居游客及五棵树村村委会副主任展开深度访谈。期间,团队成员在民族体育场观看了具有浓郁当地特色的彝族歌舞剧,还抓住机会对歌舞剧导演和演员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

图为团队成员与来自浙江的民俗经营者进行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与《洛汕阿布》歌舞剧演员及导演进行交流

在访谈五棵树村委会副主任时,村史馆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五棵树村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五棵树村坚持“以旅哺农”“以旅富农”,积极探索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成立农商集团公司,凭借其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与丰富的风景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成功打造出地区特色品牌。以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重点,吸引了大量各地游客,多样的文化在这里交汇交流,为五棵树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五棵树村村史馆

旅游产业驱动下的民族互嵌式治理实践,让五棵树村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旅游业与当地农业、自然景观相互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生活不断改善,民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当地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开展各类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五棵树村也凭借自身努力,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美丽村庄”“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诸多荣誉。​

图为石林风景区彝族讲解员为实践队员展示彝族刺绣作品

图为石林风景区售卖的“阿黑哥”文创产品

通过此次实践,兰州大学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铸牢民族互嵌式社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城市社区及民族村寨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以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治理为保障,以经济赋能促进共同发展为基础,以文化浸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为纽带,是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实践路径。

撰文 | 杨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茗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