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陈雪非 尹书昊) 8月18日湖北大学“旅思马迹”实践团队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入恩施利川市,聚焦国家级非遗技艺坝漆的传承与创新,将青年实践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深度融合。
▲图为团队合影 薛善州供图
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坝漆制作技艺,前往洪克俭老师的工作室,访谈非遗传承人洪克俭及其徒弟田亚,系统了解其复杂工序与历史价值,感受漆器制做的工艺,同时通过协助打造坝漆文化体验馆、专题博物馆及特色旅游路线,创新“非遗+旅游”模式,吸引游客参与漆器制作、割漆体验等活动。其非遗文旅产品不仅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荆楚文化魅力,更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增收,切实落实支点建设中“文化创新”战略,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地方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和坝漆传承人洪克俭开展交流 薛善州供图
该工作室打造了“坝漆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实习基地,参与坝漆工艺优化、材料特性分析等科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协助攻克坝漆工业化量产难题,推动标准化生产并拓展工业防腐领域应用。目前坝漆年产量突破50吨,远销海内外,成为“科创引领”与“产业倍增”战略的微观实践。传统技艺的现代化突破,既保留了文化精髓,又推动产业升级,为支点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图为周恩来总理为坝漆题词 薛善州供图
在“生态支点”与“区域联动”目标下,实践团队了解到毛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坝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推动退耕还林政策新增数千亩漆林,协助制定科学割漆技术标准,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组织非遗传承人培训与校园非遗体验活动,培养310名匠人与年轻爱好者,构建“高校—地方—青年”传承网络。
湖北大学“旅思马迹”实践团队以坝漆非遗为支点,在文化传承、科创攻关、生态保护、人才培育等领域与中部崛起战略目标同频共振。非遗传承不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成为驱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青年实践亦在服务支点建设中彰显价值。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为湖北在中部崛起进程中实现文化、经济、生态协同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善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