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学子赴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开展以“双碳视角下传统能源国企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度座谈,兰州大学师生零距离感受传统钢铁企业践行“双碳”战略的创新路径。
现场直击:从厚重历史到智慧新生
在湘钢团委副书记高鸫飞等专家的带领下,师生们先后探访多个核心场景:
1. 厂史馆参观:师生们在厂史馆了解了湘钢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感受“工业报国”精神的底色。湘钢成立初期,凭借“快点建”和“倒着建”两大特点,在短短三年内完成了钢铁生产能力的初步建设,并在生产工艺上不断创新,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湘钢逐步发展为年产粗钢3000万吨,拥有82家子公司的钢铁巨头。
2.艾劳模实验室参观:师生们了解到“艾爱国老先生治学不辍”的伟大精神,展现了湘钢在创新方面的坚守与追求。同时,兰大师生还深入了解到湘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湘钢目前拥有242项国家专利,攻克了55项关键技术,成为行业内技术硬实力的代表。
3.五米宽厚板厂轧钢生产线和智慧中心:通过实地参观,兰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了湘钢生产工艺的具体实施,特别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精密的生产环节及其高效运作模式。在智慧中心,通过大屏实时展示生产数据,师生们见识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精确调度能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4.高线厂精品生产线上:在高线厂的精品生产线上,全自动轧钢设备与89台智能机器人共同合作,支撑了湘钢在桥梁和海工用钢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通过3D视觉引导系统、自动上调技术等创新,湘钢的智能生产线成为了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座谈深研:政企协同驱动双碳实践
座谈会上,湘钢团委副书记高鸫飞等专家详解企业绿色转型内核,凸显“政企研”三角合力:
1.政策与资金双赋能:政府通过环保专项补贴、超长期国债等支持,年均提供 6.8亿-7.2亿元资金,助力湘钢投入超 60亿元 升级环保设备及工艺,实现脱硫脱硝全覆盖、厂区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更打造国家3A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3年)。
2.数字化打通监管闭环:企业数据直连政府监管平台:智慧门禁系统动态识别运输车辆环保资质,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同步市政平台,构建“政企数据共享”的透明治理新模式。
3.绿色竞争力撬动市场:面对欧盟碳关税机制,湘钢建立“冷碳数字一体化管控系统”,为每块钢材生成“碳足迹标签”。他们指出:“低碳产品出口溢价显著,碳排放强度每降1%,价格竞争力可提升3%-5%。”
技术攻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破壁之路
针对师生关注的“技术落地”,技术中心工程师邓彪以产学研合作为例:
1.湘钢联合华为、中国信通院打造 “盘古数据大模型” ,依托5G专网实现炼铁至轧钢全流程数据可视化;
2.政企研协同破解生产痛点——如螺纹钢穿水工艺优化、剪切裂纹温控时效处理(需保障300℃-550℃恒温区间),提升产品合格率超15%。
绿色转型,非独善其身之路,而是城企共舞的协奏曲。
当政策红利遇见技术革新,当高校智慧嫁接产业土壤,湘钢的探索证明:传统重工业的“高碳标签”正在被“绿智融合”的新基因改写——这不仅是钢铁的淬炼,更是发展方式的涅槃。(赵梦煜 金晨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