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熔铸钢魂根脉,赓续红色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济源钢铁员工培训中心8月26日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9 13: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佳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国家核心需求,深刻体会,“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2025年8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熔铸钢魂根脉,赓续红色传承”铸“钢铁之魂”红色寻访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一行,深入位于中国大型钢铁骨干企业——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成功开展了一场以钢铁产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优特钢生产制造的核心环节,通过安全培训、车间参观与工匠对话,熟悉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感受硬核制造的技术魅力,涵养产业报国的赤子情怀。

图为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

实践伊始,河南济源钢铁炼铁厂的安全负责人热情迎接西建大学子实践团的到来。对西建大学子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随后结合钢铁生产的特殊性,开展安全培训。细致讲解了济源钢铁的发展历程、核心产品以及在优特钢领域深耕多年取得的技术突破,更着重强调,钢铁生产“安全为天”,从劳保用品的规范穿戴到高温设备的安全距离,从应急处置的基本流程到车间行走的禁忌红线,每一条规程都是用经验与教训筑牢的防线。

图为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进行人员安全培训

在济源钢铁炼铁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西建大学子开始了炼铁流程的实地参观:

走进高炉作业区,师生们先后察看了原料预处理、热风炉鼓风、高炉冶炼等关键环节。技术人员详解了铁水从矿石到熔融状态的转化原理,展示了智能控制系统如何精准调控炉温、风压等参数以保证铁水品质。高耸的高炉、奔腾的铁水与技术人员娴熟的操作,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钢铁冶炼的硬核力量与精益求精的工业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炼铁流程

探秘“钢铁基石”:烧结机作业区与铁水罐运输线。随后,师生们来到烧结厂核心区域与铁水运输通道。烧结厂的技术人员先是简明介绍了环形烧结机的工作原理——如何将铁矿石等原料经配料、混合、高温烧结成坚实的烧结矿,为高炉冶炼提供“合格口粮”,又讲解了铁水罐运输的精密调度:从高炉出铁到铁水预处理的转运路线、保温措施,以及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稳定性的严格把控。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烧结机

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原料在烧结机上从松散矿粉到致密矿块的蜕变,目睹了通红的铁水罐在轨道上平稳移动、与后续工序精准对接的场景,对钢铁生产“从矿到铁”的上游链条有了立体认知,深切感受到现代钢铁工业在流程协同与智能管控上的硬核实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铁水罐运输流程

感受“冶炼中枢”:高炉主控室。实践团重点参观了炼铁厂的高炉主控室。在这里,师生们了解到了高炉冶炼的“神经中枢”如何运作:通过布满数据的大屏幕实时监控炉内温度、煤气压力、铁水液位等上百项关键参数,操作人员依托智能系统精准调整送风、布料等指令,确保高炉持续稳定运行。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主控室

此次走进河南济源钢铁的研学之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熔铸钢魂根脉,赓续红色传承”主题实践的生动一课。它不仅让同学们把冶金原理、材料科学等课堂知识,与高炉炼铁的炽热现场、烧结成矿的精密流程、主控室的智能调控一一对应,更在轰鸣的车间与滚烫的钢水中,触摸到了“钢铁之魂”的真实模样——是安全培训里“规矩护生命”的严谨,是铁水奔流时“千锤百炼出真金”的坚韧,是主控室屏幕上“数据为基、创新为翼”的突破,更是一代代济钢人将红色基因熔铸进生产实践的担当。同学们不仅看清了钢铁工业如何支撑国家建设的筋骨,更读懂了专业所学与制造强国战略的紧密联结。西建大学子将带着这份对“钢魂”的体悟,在专业道路上深耕细作,把课堂知识锻造成服务产业的真本领,立志为擦亮“中国制造”的钢铁名片、赓续产业报国的红色血脉,注入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炽热力量。

撰稿人:彭珊珊

摄影:刘赢超

审核:赵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