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田时宇 左涵 方秋衡)为积极响应“让非遗活起来”的时代号召,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窑火传武当” 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前往武当窑文化艺术村、丹江口市博物馆、习家店镇青塘村明代官窑遗址等地,通过实地调研、传承人访谈、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探索武当窑这一非遗项目的起源、发展历程,并拍摄非遗宣传视频,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非遗技艺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武当窑的价值与魅力。
丹江口市作为武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当实践团踏入丹江口市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系统了解了武当官窑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图为丹江口市博物馆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荆楚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庞湾明代官窑的起源。
实践团成员从每一件展出的武当窑瓷器中,能够感受到古韵窑火在眼前若隐若现。从精巧的造型到精美的纹饰,每一件展品都无声地诉说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非凡创造力。讲解员介绍,武当官窑专为武当山道教建筑烧制各类琉璃构件,其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道教文化与陶瓷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图为博物馆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解答疑问。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武当官窑的生产工艺和历史价值,实践团成员们随后前往丹江口庞湾明代官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湾明代官窑遗址保存了大量明代窑炉、作坊遗迹以及瓷器残片,为研究明代陶瓷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在遗址管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窑炉遗址、瓷片堆积区等重要区域,“通过对出土瓷器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的烧制工艺和技术水平。庞湾窑址出土的瓷器种类丰富,不仅有建筑用的琉璃构件,还有日常生活用的器皿,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遗址管理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同学们对古代陶瓷生产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庞湾官窑虽历经岁月侵蚀,但从残存的窑址结构和散落的瓷片中,仍能想象出当年官窑烧制瓷器时的繁忙景象。
图为团队成员在庞湾窑址的大合影。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不仅认真记录、拍摄相关资料,还积极与专业人员交流,深入了解武当官窑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实践团负责人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回望这段实践之旅,骄阳依旧炙热,但实践团成员们的心中已经点燃了一把更为持久的火焰——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历史传承的责任,以及对文化自信的坚守。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以青春之名,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