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段兆璞 芦中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7月9日至7月16日,人文学院赴陕西府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调研队前往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镇及其下辖西尧沟村,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了解与探索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与集体经济制度的建设与创新路径。
府谷县位于陕、晋、内蒙古三省区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带,庙沟门镇位于府谷县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全镇现有煤化工厂三十余座,但曾饱受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退化问题困扰。党的十九大以来,庙沟门镇逐渐探索在废弃矿山实施村企协作的生态修复工程。西尧沟村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三道沟煤矿在西尧沟村平整采空塌陷土地3000余亩,西尧沟村在此基础上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种植海红果、西梅、白水大杏等特色作物,走上了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文献整理、实地参观、走访村民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围绕“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生态环境治理策略”、“府谷县——庙沟门镇——西尧沟村+三道沟煤矿”“两核三环”调研主线进行了系统的资料收集。在与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座谈中,调研团队初步了解了府谷县集体经济现状与土地利用格局,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驱动力问题,县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表示,“首要任务是发展多元化特色产业,打造‘一镇一业’品牌布局”。县农业农村局指出,西尧沟村和三道沟煤矿是当地工业反哺农业、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的一个典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应关注粮食安全、人才流失和防范返贫等问题。
基本了解当地情况后,调研队成员与庙沟门镇政府领导与工作人员围绕当地集体经济发展历程、组织建设、经营范围、成员权益和资金使用等多方面领域进行深度访谈。西尧沟村经济合作社社长苏鱼拴向成员们介绍了该村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的园区规划,在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该产业园以设施农业为主,形成了“顶部绿色种植、中部瓜果蔬菜、底部特色林果、四周林木防护”的基本种植结构,促进修复区固沙保水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会后,调研队成员与苏社长一同前往西尧沟村采摘园和三道沟煤矿技术中心参观。“荒坡变良田,地企促和谐”的金色标语熠熠生辉,忠实地记录着“煤海荒田”蜕变重生的进程。
此次府谷之行不仅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基层在乡村振兴中寻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角平衡点的创新实践,更深化了对农村集体经济困境及其破解方法的认识,为相关学术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西农学子脚步不辍,在助力更多中西部环境脆弱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浪潮中乘风远航。
撰文 | 芦中奇 段兆璞 刘欣雨
图片 | 张晨杰 杨婉琳
审核 | 王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昊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