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7日电(通讯员 向海鑫)随着“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社区暑期托管已成为破解家庭“看护难”“教育难”的重要民生抓手,如何让托管课堂兼具安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成为社区服务的关键课题。在此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永钚言弃实践队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7月21日至8月1日,组织15名队员前往曲阜市耕天下社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公益课堂。实践队以社区6-12岁青少年需求为核心,构建“安全守护+科学启蒙+素养培育”三维课程体系,精心设计科普安全教育、启蒙科学实验、趣味手工制作、经典故事精读等多元内容,既筑牢青少年安全成长防线,又激发其科学探索热情与人文素养,用青春力量搭建起高校专业知识服务社区的实践桥梁,为社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兼具教育意义与成长温度的暑期盛宴。(通讯员:向海鑫)
▲图为实践队员参加线上会议,共同细化暑期公益课堂的筹备方案,从课程内容筛选、人员分工安排到物料准备清单,逐项讨论确认,确保课堂有序开展
▲图为本次暑期公益课堂的最终课表,课表精准到每日每时段,既包含防溺水、防火、垃圾分类等安全课程,也涵盖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经典阅读等素养课程,平衡学习与互动环节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结合近年典型溺水案例剖析事故原因,通过“哪些水域存在危险”“遇到溺水如何正确应对”等互动提问,引导孩子远离危险水域、掌握自救知识
▲图为防溺水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实践队员提出的急救相关问题
▲图为小游戏环节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积极互动
▲图为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绘画防溺水安全警示牌,有的孩子画“禁止靠近河边”的标识,有的孩子写下“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标语,将防溺水安全知识融入手工创作,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哪些垃圾属于有害垃圾”,结合废药品、废电池、过期化妆品等生活实例,细致解读有害垃圾的危害与分类要点,还通过“垃圾小问答”帮助孩子区分有害垃圾与其他类型垃圾
▲图为“垃圾投投乐”游戏环节,实践队员提前准备好代表不同垃圾的卡片与分类垃圾桶模型,辅助孩子们将卡片投入对应“垃圾桶”,孩子们在“投掷”的乐趣中快速掌握垃圾分类方法,不少孩子还主动纠正同伴的错误投放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DIY专属垃圾桶,孩子们用彩笔、贴纸装饰垃圾桶外壳,并在桶身标注“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分类标识,在动手过程中深化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们准备奖励贴纸,这些贴纸印有火焰、水滴、垃圾桶等安全与科学元素图案,还有“勇敢小卫士”“科学小达人”等鼓励性文字,将用于课堂互动奖励,有效提升孩子参与积极性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们讲解火焰内焰与外焰的区别,通过点燃蜡烛的直观演示,让孩子们观察“外焰更亮、温度更高”的现象,帮助其理解基础科学知识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一同观看“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相关视频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小朋友参与“大家来找茬”游戏,图片中包含“插座旁放纸巾”“未熄灭的烟头靠近窗帘”等消防安全隐患,孩子们认真观察、积极举手,在找出隐患的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与隐患识别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如何用扭扭棒制作手工,先展示“眼镜”“康乃馨”等成品样品,再将制作步骤拆解为“扭一扭”“绕一圈”“粘一粘”等简单动作,一边放慢动作示范,一边耐心解答孩子“怎么做出花瓣形状”的疑问
▲图为卷轴绘画活动中,孩子们自由分组合作绘制卷轴,有的小组画“夏天的公园”,有的小组画“科学实验场景”,在实践队员“无模板”教学模式下,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还主动分工“你画树木、我画太阳”,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分享
▲图为孩子们在手工课堂上进行绘画创作,有的孩子用画笔描绘“和实践队员一起做实验”的场景,有的孩子画下“自己制作的扭扭棒康乃馨”,用色彩与线条表达创意,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参加手工课的孩子们合影留念,孩子们举着自己的手工作品,脸上洋溢着笑容,实践队员站在孩子身旁,共同记录下这段双向互动、充满欢乐的美好瞬间
▲图为志愿者帮助孩子们挑选经典读物,书架上摆放着《西游记》《草房子》《小王子》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志愿者根据孩子的年龄与阅读偏好推荐书籍,为后续经典故事精读与分享活动做准备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精讲《西游记》《草房子》等经典著作,以“孙悟空为什么要保护唐僧取经”“桑桑在草房子里经历了哪些成长”等问题为切入点,用亲切的语言带孩子们走进故事,挖掘书中蕴含的“勇敢”“友谊”“成长”等成长智慧
▲图为经典故事分享环节,孩子们踊跃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有的孩子说“我要像孙悟空一样勇敢面对困难”,有的孩子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桑桑帮助同学的样子,让我想起帮好朋友补习功课的时候”,将经典内涵与自身经历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思考与理解
▲图为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陪伴下阅读经典读物,有的孩子独自专注阅读,有的孩子与同伴小声交流书中情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与孩子的脸上,营造出安静且温馨的阅读氛围,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起完成“神奇的变色”化学演示实验,队员先向透明溶液中滴加试剂,看着溶液从无色变成红色,孩子们纷纷凑近观察,实践队员趁机引导“大家猜猜为什么会变色”,激发孩子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神奇的变色”实验原理,用“溶液里的小颗粒在跳舞、换衣服”等童趣化的语言,将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复杂化学知识转化为易懂的内容,还通过 如果再滴加另一种试剂,颜色会变回来吗”的提问,鼓励孩子主动思考
▲图为实践队员协助孩子进行“神奇泡泡龙”实验,队员提前准备好塑料瓶、纱布、泡泡水等材料,手把手指导孩子将纱布套在瓶身开口处、蘸取泡泡水并轻轻吹气,看着一串串泡泡从纱布中“跑”出来,孩子们兴奋地反复尝试,亲身感受实验的乐趣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在“特工密函”实验的作品,有的孩子举着写有“秘密文字”的纸张,有的孩子展示用试剂显现出的“隐藏信息”,还主动向身边同伴讲解“我的文字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在分享中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图为为期两周的暑期公益课堂落幕,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合影留念,孩子们举着自己获得的奖状,实践队员与孩子手拉手,共同记录下这段充满知识、欢乐与温暖的成长时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海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