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农学子入从江,稻鱼鸭韵兴山乡

发布时间:2025-08-27 19: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孙舒婉瑜   阅读 70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国家号召,贵州大学农学院“黔农遗韵”实践队于8月14日早上出发,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罗永成高级水产工程师、县农业农村局的杨定科站长、顾泽茂站长的带领下,一行来到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建华村。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旨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图一:高级农艺师杨定科介绍“稻-鱼-鸭系统” 胡毅供图)

一到村子,只见梯田层层叠叠,稻浪翻滚,鸭群悠游,田鱼穿梭,真是“人在画中游”!高级农艺帅杨定科老师现场教学,向我们介绍了“稻-鱼-鸭”系统的神奇之处:原来鱼和鸭不仅能吃虫子,还可以优化水稻的周围环境。紧接着,我们在罗永成高级水产工程师去了从江县农业农村局,和几位专家开展座谈会,会上大家都对“稻-鱼-鸭系统”和从江县的民族文化如何创新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县农业农村局的欧工华站长建议我们搞“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把稻鱼鸭系统做大做强,可以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动“稻-鱼-鸭系统”出圈。

(图二:队员与杨定科、顾泽茂老师交流 胡毅供图)

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从江县农业农村局,与从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吴军权、从江县香猪产业发展中心欧工华站长、从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李建、从江县农业生态与农村人居环境服务站站长陈贵权等多位行业专家举行见面会。

(图三:实践队队员在从江县农业农村局与欧工华等领导开展会议 胡毅供图)

“黔农遗韵”实践队的队长郭子成首先代表实践队汇报了本次“三下乡”活动的背景、目标与阶段性成果,并且就前期调研中发现的优质稻种种植、鱼鸭养殖规模、农文旅融合不足、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向与会专家请教。

欧工华站长对实践队的前期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结合从江县香猪产业发展经验提出建议:一是建立“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机制,尽快启动“稻-鱼-鸭”系统提质增效联合攻关;二是深挖侗族农耕文化内涵,打造“稻鱼鸭+侗寨”特色农文旅线路,提升产业附加值。李建站长就水稻品种选育、田间管理、机械化插秧等问题作专业补充;吴军权针对鱼鸭常见疫病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思路;陈贵权则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角度,建议实践队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田尾水生态净化纳入后续调研内容。

经过一天紧张而充实的调研,我们决定把调研范围扩大到銮里村和小黄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从江模式”。最后,全体队员在县农业农村局门口合影留念,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涨知识”,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内涵。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从江,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下次还来!

(图四:实践队在从江县农业农村局合影留念 胡毅供图)

会议结束后,全体队员在从江县农业农村局门前合影留念。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调研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更深刻体会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价值与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文字:孙舒婉瑜

摄影:胡毅

一审:张文杰

二审:郭子成

三审:何冠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子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