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瑶医祖辈流传下来的104味药,就像104个兵将,各司其职,守护健康。”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医药代表性传承人李珍清向来访的中南学子展示药材柜时这样说道。在这间弥漫着草药清香的诊室里,一场关于瑶医药采制智慧的讲解,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民族医药的博大精深。
药材宝库:104味瑶药的智慧体系
李珍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瑶药的独特分类:“我们的104味药分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五虎'中的入山虎(两面针)、下山虎(滇白珠)、上山虎(海金子)等,都是药性猛烈的‘打药',常用于治疗癌症、肝硬化等重症。”
他耐心解释道:“‘九牛'这类药性平和的药材,擅长治疗风湿跌打;‘十八钻'带有补性,能清热解毒;‘七十二风'则是祛风除湿的良药。所有这些药材都产自大瑶山,是纯天然的宝贵资源。”
▲李珍清医生与同学们交流 司靖远/摄
古法炮制:匠心独运的制药智慧
谈到瑶药的炮制,李珍清展示了独特的制药技艺:“有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比如断肠草,要先切成5寸长的段,用六岁童子尿浸泡七七四十九天,阴干后再用米酒泡一个月,阴干后才能使用。”
他详细说明:“我们该炒的炒,该去毛的去毛,该炮制的炮制,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有着深刻的道理。”
▲瑶药材展示 司靖远/摄
采药之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进山采药前,我们都要先拜药王爷爷。”李珍清说起瑶医采药的规矩,“采药要采大的留小的,不挖根要留种。不采‘独药',要采聚集生长的药材。”
他特别强调药材生长的环境要求:“内服的药不能和毒药挨得太近。比如断肠草和五指毛桃如果长在一起,就必须采十几米开外的。因为断肠草的根系会与内服药的根系交叉,毒性会传递。”
当被问及瑶医的治疗优势时,李珍清自信地说:“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我们的疗法效果显著。比如风湿痛、关节肿痛、腰椎扭伤等,七箭刺风疗法、抓火疗法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临时团支部成员与李珍清医生合影 司靖远/摄
结语
聆听李珍清师傅的讲解,湘雅医学院的学子们仿佛走进了一座活的瑶医药博物馆。每一种药材都有一个故事,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智慧,每一条采药规矩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这个追求速效的时代,瑶医药依然保持着对传统的坚守,对自然的敬畏,这种"天人合一"的医学观,正是瑶医药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撰文 | 杨铠宁
图片 | 司靖远
一审 | 刘晨曦
二审 | 陈星明
三审 | 刘清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晨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