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大实践团探访诸家村:古村焕新颜,振兴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5-08-18 17: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楚凡 陈奕帆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6月30日,南京林业大学“诸家古韵振兴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诸家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深入特色民宿、村民家中,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探寻这座古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亮眼成果,感受其在生态、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中的蓬勃生机。

特色民宿:田园体验的创新样本

诸家村的特色民宿,是当地盘活乡村资源的生动实践。由学建筑设计的老板亲手设计建造的民宿,将乡村美学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已成为村里的一张“颜值名片”。“我们这儿的亲子活动可丰富了,摘菜、钓龙虾、画扇子,城里来的孩子都玩疯了。”民宿主笑着向实践团介绍,依托石臼湖的天然优势,枯水期的露营、丰水期的亲水体验,再加上傍晚绝美的晚霞,让不少家庭成了“回头客”。

民宿还悄悄积蓄着发展动能。“虽然现在人不算多,但五一的时候房源全满,好多客人说我们的烧烤和露营特别有味道。”民宿主提到,他们正计划整合周边资源,未来打算和附近农户合作,让客人能体验更地道的农家生活。而石臼湖附近那间含客房和咖啡店的门店,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准备以全新面貌迎接游客。

村庄底蕴:历史文脉的活态传承

走进村民诸姓老人家中,仿佛打开了一本厚重的村庄史书。“我们祖上从山东迁来,辗转浙江余杭,最后在这儿扎下根,算下来快700年了。”老人指着自己整理的短文和档案,眼神里满是自豪。作为曾经历过多个时代的退休教师,他将对村庄的热爱倾注笔端,详细记录着朱家村大祠堂的建造史,还打算把家里打造成一个小型“历史博物馆”,让后代记得住乡愁。

“村里靠着石臼湖和凤池山,以前可是块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老人的讲述中,既有村庄过往的坚韧,也有如今的活力。虽然曾因水患受影响,但村民们靠智慧和勤劳,慢慢走出了自己的路,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正是村庄发展的底气。

(图为诸姓老人向实践团成员展示诸家村历史。郑楚凡 供图)

振兴动能:资源禀赋的潜力释放

实践团发现,诸家村正凭借“生态+文化”的双重优势,悄然积蓄着发展势能。石臼湖的四季风光各有特色,枯水期适合露营拍照,丰水期能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傍晚的晚霞更是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特色民宿的个性化体验,让乡村旅游有了区别于城市的独特魅力;而近700年的历史积淀,为文化研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政府也在帮我们打造村子,虽然慢,但一步一步在变好。”村民的话语中透着期待。目前,村里正慢慢完善基础配套,努力让游客来得方便、住得舒心。而实践团在走访中也感受到,村民们对发展的热情很高,不少人都在琢磨着怎么把自家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和旅游结合起来,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图为石臼湖景观,诸家村依托此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郑楚凡 供图)

携手同行:高校助力的共富图景

“你们大学生来调研,给我们提提想法,我们特别欢迎。”民宿主和村民们对实践团的到来充满期待。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专业优势,梳理诸家村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为其设计更贴合实际的发展建议,比如协助优化民宿的景观设计、挖掘村庄历史故事形成文化手册等,以“高校+乡村”的模式,为诸家村的振兴添砖加瓦。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郑楚凡 供图)    从特色民宿的温馨体验到村庄历史的深厚底蕴,诸家村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里有自然的馈赠,有文化的根脉,更有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这座石臼湖畔的古村,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通讯员 郑楚凡 陈奕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奕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