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戴舜杰) 2025年暑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报国”专项社会实践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管理学院“种金少年闯蓝海”团队走进金融机构和企业一线,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场景展开调研,以实践锤炼专业素养,以行动回应时代命题。
7月30日,“种金少年闯蓝海”团队走进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仲利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仲利国际”)开展实践调研。此次参访围绕“融资租赁如何增强产业适配性”主题展开,聚焦企业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与区域市场需求,灵活设计融资方案、布局租赁产品,以及在政策导向下实现业务结构调整。通过与企业方面对面交流,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了融资租赁在推动企业设备更新、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图为仲利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仲利国际是大陆首批外资背景的融资租赁企业,自2005年在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服务中小微企业,业务已覆盖全国35个城市,累计资产投放近3200亿元,服务客户近8万家。该公司母公司中租控股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台湾,在新马泰、美国等地均有金融布局,具备全球视野与区域运营协同优势。作为长期扎根中国市场的资方平台,仲利国际以融资租赁为基础,通过贸易赊销、商业保理、售后回租等多元化产品矩阵,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效、合规的资金支持方案。
调研中,实践团队紧紧围绕企业的融资障碍、风控难点和数字化转型等关键议题展开探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瓶颈”这一问题,仲利国际负责老师指出:“与传统信贷相比,融资租赁更适配中小企业缺乏担保、资产难标准化的现状,尤其在企业扩大生产、更新设备、拓展市场时,租赁方式能实现‘以物融资’,盘活存量资产。”她进一步强调,公司在售后回租等产品服务上高度定制化,能够贴合企业实际经营节奏进行灵活授信与资金安排。
在风险管控机制方面,仲利国际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评估体系。实践团队了解到,相比传统银行依赖标准化财务报表授信,仲利国际凭借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对客户经营模式、产业链地位、资金回流周期等进行综合研判,有效提升了非标准企业融资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据公司披露,截至2024年,公司年投放资产已达570亿元,仍将坏账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显示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与业务韧性。
▲图为上经贸学子访谈画面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也成为调研中的重点内容。在“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仲利国际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已与多家银行、政府平台签署绿色租赁合作协议,深度参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仲利国际负责老师向实践团队介绍:“目前我们已逐步减少对传统光伏的单一依赖,转而关注新能源设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更具成长性的产业领域,融资租赁正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力。”
在被问及企业未来业务拓展方向时,仲利国际负责老师分享道:“我们并非‘天使投资人’,而是根据企业已有运营成果进行支持,因此会重点关注政策导向、行业趋势与区域消费结构,如AI元器件、餐饮连锁、区域物流等都是我们在不同城市差异化布局的重点方向。”这也印证了融资租赁在企业发展路径上所能提供的高度适配性和产业洞察力。
此次社会实践项目不仅体现了青年学生将金融知识与国家战略精准对接的积极探索,也进一步印证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的核心论断。随着我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韧性的重要一环。金融机构如何通过产品机制创新、服务理念迭代和风险容忍度提升,构建可持续的金融生态,成为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图为访谈结束后留念合影
种金少年闯蓝海”团队的调研实践,不仅关注企业的经营策略,更关注金融制度在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作用。通过与仲利国际的深度对话,团队成员感受到金融服务的专业性、灵活性与使命感,也对未来自身所学如何服务国家发展、支持企业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当下,金融强国建设步入关键阶段。青年金融人才更应以知促行、以行践志,努力实现“金融报国”伟大理想。此次实践不仅是对完成“金融报国”使命的生动演绎,也为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行样本。金融青年,必会胸怀“国之大者”,更会矢志“金融报国”!金融之力,始于报国初心,兴于时代使命,成于青年担当!
撰文 | 高俞俊
图片 | 高俞俊
审核 | 高俞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戴舜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