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探寻革命旧址中的初心与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17 12: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赵文筠、时珂、高天、胡文博)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河南多处革命遗址,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探访、文物观摩等形式,开展了一场红色调研之旅。从开封到信阳,从巾帼英雄的故居到抗战烽火的遗址,青年学子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百年院落里的精神回响

队员首站抵达开封市的刘青霞故居。这座清光绪年间的四合院,保留着北方民居的庄重与中原建筑的灵秀。故居内陈列的《河南》杂志创刊号手稿、孙中山“天下为公”题词真迹等文物,无声诉说着主人刘青霞的传奇人生。讲解员介绍,刘青霞出身官宦世家,却冲破封建桎梏,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团队成员驻足良久,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深入了解这位“北青霞”毁家纾难、托举民族未来的担当精神。

穿越时空里的抗战历史追寻

来到桐柏县城南的叶家大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静静矗立,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1945年,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率领三路大军在此胜利会师,揭开了解放战争的重要序幕。纪念馆内,孤峰山夺枪壮举、两块银元寄深情等故事,生动诠释着革命先辈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红色印记的永不褪色

西峡县丁河镇的马头砦抗战历史纪念公园,作为团队探访行程中的重要一站,静静诉说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这里,曾是1945年西峡口战役的核心战场,在长达144天的激烈交锋中,中国军民携手并肩、共御外侮,以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团队成员在模拟战壕体验区弯腰穿行,触摸布满弹孔的掩体,深切体会“枪起卢沟桥,日落西峡口”的悲壮。

鄂豫皖大地上的精神丰碑

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团队实践调研的最后一站。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349位开国将帅的英勇事迹与“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传奇在此交相辉映,共同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团队成员凝视着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中,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精神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赤诚与坚韧。

历史不容忘却,精神永续传承。此次实践调研,不仅是一次对革命历史的深度回望,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淬炼。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契机,把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到的磅礴力量,切实转化为勇毅前行的奋进动力。

未来,该队队员们将带着研学收获,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文化,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用青年担当续写红色故事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