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焕新颜,百草清香续千年

发布时间:2025-08-17 1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美壮黄安琪余可楠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行动准备

对话非遗传承人:匠心守护千年技艺

为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广州南方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至名归实践团于7月14日至17日前往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度调研与实践。团队通过企业访谈、文化探源、社区服务等形式,探索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团走进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7月14日,实践团走进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与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陈新泉先生展开深度交流。陈总以自身与中医药结缘的故事开篇,深情讲述了罗浮山百草油从东晋葛洪炼丹起源到明代定型、再到现代科学化发展的千年传承历程。作为非遗技艺的守护者,他带领团队完成百草油质量标准提升攻关,将检测指标从2项扩展至涵盖药材鉴别、成分含量测定等多维度体系,为非遗技艺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奠定基础。

(访谈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陈新泉先生)

访谈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百草油“68味药材、72道工艺”背后的匠心:其以百草精配伍11种精油,兼具驱蚊止痒、活血化瘀等多元功效,年产值超百亿元,是岭南医药文化的活态载体。面对市场竞争,陈总强调“以质量为根、文化为魂”,通过拓展线上渠道与深化文化赋能,推动非遗产品“破圈”发展。访谈的最后,他特别呼吁广大青年群体增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主动深入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技艺内涵,以持续的热情和不懈的坚持,推动传统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走访药商)

(团队成员走访理疗馆)

探秘罗浮山,追溯百草油千年传承

7月15日,实践团队走进广东罗浮山葛洪博物馆与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在博物馆中,团队成员通过珍贵的配方典籍、传统制药器具和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梳理了百草油从葛洪炼丹起源到现代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脉络。每一味草药、每一件器具都凝聚着古人对自然馈赠的智慧运用,也彰显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

(团队成员参观葛洪博物馆)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还随机采访了景区游客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近半数游客了解百草油,但其日常使用率却远低于同类产品。进一步调研发现,价格因素成为主要制约——许多游客认为百草油药效虽佳,但相较风油精等产品性价比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提出的"百草油刮痧疗法"创新应用得到了游客的广泛关注,超八成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这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健康新方式。

(团队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古法新用,百草油刮痧惠民进社区

7月16日至17日,实践团联合长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协会及团委,在社区服务中心举办"古法刮痧传养生,百草凝萃惠社区"主题活动。团队成员以百草油为媒介,针对肩颈酸痛、疲劳乏力等常见亚健康问题,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刮痧按摩服务。活动现场,许多初次体验的居民惊喜地发现,百草油不仅能缓解蚊虫叮咬,配合传统刮痧手法更能显著改善肌肉酸痛和感冒症状,其多功能性彻底颠覆了大家对这一非遗产品的认知。

(团队成员开展百草油刮痧、按摩活动)

为深化推广效果,团队还精心设计了系列文创周边——以罗浮山草药为灵感的卡通IP帆布袋与团扇,将古朴药香转化为青春活力的文化符号。这些兼具实用性与纪念意义的礼品,成为连接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生动纽带。

此次活动不仅让百草油从"药箱备品"升级为"养生伴侣",更探索出"文化体验+健康服务"的社区推广新模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与在地组织的合作,通过建立长效服务机制,让传统中医药智慧真正"活"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为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注入持久活力。

(实至名归实践团成员合照)

结语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至名归实践团以初心叩响罗浮山百草油的文化之门,从围坐传承人身边聆听岁月回响,到驻足历史长廊触摸技艺脉络,从社区服务中心铺开刮痧体验的便民画卷,到让青春的脚步与非遗的传承同频共振。未来,团队将把访谈里的匠心故事、长廊中的历史细节、社区里的民生温度,转化为图文、视频、宣讲等鲜活载体,让更多人看见这项非遗的“古”与“今”,以持续行动搭建传承桥梁,让非遗智慧走进更多生活场景,让青春在守护文化根脉中绽放光彩,让百草油的清香,因代代接力而愈发绵长。

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邓美壮 黄安琪 余可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美壮黄安琪余可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