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语振清商,云衢接汉津——“诗韵探寻,雅句传薪”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18 00: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梓铭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通讯员冯梓铭 徐晟)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河疃村新文明实践站,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诗歌文化浸润之旅。团队成员通过诗教课堂、汉字游戏、科学实践等多元形式,致力于在童心中播撒古典文学的火种。

活动伊始,实践成员庄子涵以《十五夜望月》为舟楫,架起传统与未来的桥梁。她先引导孩子们诵读全诗,稚嫩的童音在站内回旋;继而聚焦“地白”“栖鸦”等意象,用生活化比喻诠释月夜清辉与游子愁思。“你们看,古人望月思亲,今天‘嫦娥’卫星探月。诗里的月光,也是科技的星光!”当天文意象与航天成就绾合,孩子们眸中星火骤亮。此间千年诗韵与当代科技的碰撞,悄然铸就文化自信的初基。

图为实践成员朱文文讲解《梦天》。赵安琪 供图

未待月华褪尽,团队成员朱文文携《梦天》续写星河篇章。她化繁为简,以“老兔寒蟾泣天色”勾勒神话幻境,借“遥望齐州九点烟”比拟寰宇视野。“千年前诗人乘梦游天,如今航天员漫步太空,这份探索星海的勇气,始终如一!”孩子们抚摸着神舟飞船模型,轻声背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方寸课堂里,惜时逐梦的诗魄穿透岁月,将无垠宇宙植入少年心原。

图为实践成员赵安琪开展识字小游戏。朱文文 供图

承接诗意余温,团队成员赵安琪展开汉字瑰宝图卷。她摒弃机械背诵,将生字卡化为“寻宝图”:当“玉衡”二字被抽出,立即关联《梦天》的北斗星象;“桂魄”卡片浮现,又勾起《望月》的月宫遐思。对犹豫的孩子,她轻点卡片提示:“‘魄’字像不像月亮披着白纱?”顷刻间,怯懦化作会心一笑。卡片翻飞之际,沉睡的汉字在游戏中苏醒,化为可触可感的诗意符号。

文字灵光未敛,实践成员戚艺娴亮出质朴道具——缀着棉线的纸杯。“试试把《十五夜望月》的句子传给伙伴!”孩子们屏息俯身,将诗句化作杯底震颤的密语。当“今夜月明人尽望”经三人接力仍清晰复现,欢呼霎时爆发。实践成员顺势揭示声波原理:“看,古诗的韵律就像这棉线,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简易装置承载的不仅是声波,更是文化传递中不可或缺的信任与协作。

此次实践,孩子们吟咏平仄中,既有对“泣露惊风”的懵懂共情,更有对“嫦娥探月”的炽热憧憬;识字游戏里的雀跃,传声筒畔的专注,无不印证着经典文化融入童心的可能。未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探寻诗教传承的创新路径,让淬炼千载的汉语雅言,永远跃动在追寻美好的心灵之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梓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