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雷娅轩)2025年7月6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万里乡链调研队”奔赴贵州省安顺市,围绕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发展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安顺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及其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提供实践参考。
安顺古城作为贵州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通过业态创新和文化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调研队选择安顺古城作为实践地点,主要基于其文化价值突出,安顺古城以文庙、武庙、县学宫和儒林路、蔡衙街、东街“三庙、三街”为总体框架,是集中反映安顺历史风貌的核心区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业态创新显著,街区通过引入书店、旅拍店、手工艺品店等多元业态,以及非遗传承、特色美食等147户商家,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有机结合。社会影响力广泛,安顺古城连续两年因“迎新春年味浓”活动被央媒高频报道,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调研队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安顺古城在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中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图为安顺古城正门 雷娅轩 供图
调研队首先走访了安顺古城的核心区域,包括文庙、武庙、县学宫等历史建筑。队员们观察到,街区依山就势、临水而居的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古建筑与现代商业设施和谐共存。儒林路中段的“安顺记忆馆”通过五个展厅和三处院落,将怀旧与潮流完美融合,一进和二进四合院展示了安顺风景和老安顺的历史图片,三进“有名堂”打造为艺术名品展示与交流空间,四进“有戏”茶馆还原了清末民初的老茶馆风貌,配合说书、听曲等演艺活动,五进“有福”文创空间提供非遗体验和文创产品选购。这种“修旧如旧、功能创新”的模式,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满足了现代游客的需求。
图为安顺记忆馆 雷娅轩 供图
调研队重点考察了街区的商业业态和文化活动。在钟书阁书店、古城电影院、美食一条街等地,队员们发现,商家在保留老字号品牌的同时,通过改善装修、融入时尚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例如,古城电影院内的“时光街道”打卡墙、青春理发店等怀旧场景,勾起了游客对往昔的回忆。此外,街区定期举办的“敬酒歌·帮帮唱”、地戏巡游、花船表演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还在网络平台频频“出圈”。来自四川的游客吴女士表示:“安顺古城夜景很美,既有古意,又充满现代感。”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也增强了游客的文化认同感。
图为地戏文化街 雷娅轩 供图
图为安顺古城电影院 雷娅轩 供图
调研队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收集了商家和游客对古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多数商家认为,街区管理方在保留原生业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硬件设施升级,为经营注入了新活力。游客则对街区的文化氛围和多元化体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安顺古城成功的关键在于,街区以历史文化为核心,通过多元业态赋予其现代生命力,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提升了游客参与度,还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管理方通过政策指导和支持,为商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商家的创新实践则为街区注入了持续活力。此次调研加深了调研队员们对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理解。安顺古城的经验表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并非对立关系,关键在于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只要坚持文化自信,勇于创新,传统文化就可以焕发新生。
图为南京财经大学万里乡链调研队队员合影 雷娅轩供图
通过这次深入安顺古城的调研实践,调研队真切触摸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的蓬勃生命力。当书本上的"文旅融合"概念变成眼前生动的街景,当课堂讨论的"乡村振兴"化作商户们增收的笑颜,调研队深刻体会到:文化遗产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基因。这次实践让我们既提升了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更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我们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继续发挥管理科学专业优势,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创新发展的践行者。(通讯员 雷娅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雷娅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