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调研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智慧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4 02: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淑文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韵乡振”调研队深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惠泽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依托“中国大闸蟹之乡”的金字招牌,团队聚焦科技养殖、产销升级、品牌建设三大维度,以专业视角探寻黄河口大闸蟹从“水中珍馐”到“经济产业”的产业振兴密码。

图为调研队进入大闸蟹产业园(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科技领航:物联网重构传统养殖

走进6300亩生态养殖基地,调研队见证了物联网技术引发的生产革命。“每个池塘配备智能探头,氨氮、溶氧等关键数据实时传输至手机终端。”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传统模式下需不少于15名技术员管理的池塘,如今仅需1名技术员即可精准有效管控。更令调研队惊叹的是无人机投饵系统的试运行规划——“未来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建个无人机的一个停机坪,然后每天无人机正常在那存放着。”工作人员说道。5分钟的水质检测、全息投影展示的蟹类生命周期,物联网与无人机技术带来的便利,印证了科技是现代农业的硬支撑,科技引领产业进步。

图为调研队参观大闸蟹产业园养殖地(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产销革命:自媒体引爆流量经济

通过产业园工作人员讲解,销售数据揭开转型奥秘:2022年首次登陆东方甄选直播间时,15分钟仅售5-6万元,而第四场直播却创下5分钟270万元的销售速度。“这个挣钱速度和原来的传统批发天差地别,这就是自媒体的能力。从那年开始,我们开始做线上的这个自媒体。”工作人员对调研队队员感叹道。曾经受限于“山东产蟹”的地域认知和物流瓶颈,如今依托“一蟹一码”防伪追溯系统和72小时直达全国的冷链网络,黄河口大闸蟹已销往多个省市。做线上自媒体成为山东大闸蟹的产业销量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图为工作人员为调研队讲解(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品牌铸魂:金招牌激活产业链

工作人员带领调研队参观了产业园荣誉墙并进行相关介绍。荣誉墙上,“连续两年中国十大名蟹”“中国大闸蟹之乡”“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等牌匾熠熠生辉,产业品牌价值达到 31.93 亿元。调研队深入探究品牌建设核心:立足黄河入海口独特的泥沙沉积环境造就的鲜甜蟹肉,企业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筑牢品质护城河;“现在三个产区能完完全全实现整个产业链完成的,就是我们区。”在与队员交流介绍中,产业园工作人员说道。企业依托黄河口地上悬河生态优势和环境自净能力,让黄河口大闸蟹产区完完全全实现整个产业链覆盖,领跑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调研队与工作人员合照。(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科技赋能河蟹金链,智慧养殖领航振兴。在政策引导和企业带动下,产业将养殖模式标准化、规模化,使毛螃蟹变为富螃蟹,带动规模养殖户300余户,标准化养殖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产值突破5亿元,亩均产值超过 1.5 万元。本次调研为青年学子呈现了一幅科技赋能乡村产业的鲜活画卷:当物联网传感器没入池塘,当无人机飞过生态塘,当防伪码锁住舌尖鲜甜,传统农业正经历脱胎换骨的变革。这支行走在黄河三角洲的实践队,在这次的黄河口大闸蟹调研中深刻了解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未来,西农学子将持续聚焦智慧农业前沿,为乡村振兴注入硬核科技力量,让更多“黄河口金蟹”游向世界餐桌。

(通讯员 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 郑淑文 田卓颖 李姝 王泽涵 杨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淑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