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何瑾 王莉静)为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州南方学院“时光织梦突击队”深入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清泰村,开展“百千万工程”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为留守老人补拍“第一张”正式照片,记录下清泰村的发展脉动与温情瞬间,让“百千万工程”在清泰村留下看得见、摸得着、传得下的温暖印记。
队伍简介
时光织梦突击队由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融媒体中心成员罗雅琳、王莉静、晏新航、江语琪、陈尚豪、何瑾、邱杰、邓慧莹、石佳玉九名同学组成,并由商学院谢丹凤老师、文俊杰老师、韩露老师担任指导老师。队伍成员们来自不同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优势,从7月7日到7月12日,用镜头为纽带,以相框为载体,为清泰村全体村民,镌刻一份属于家园的集体记忆与深情回馈。
镜头随行:在烟火中定格万千瞬间
队员们带着天安门画布,以天安门画布为背景定格美好瞬间,穿梭在清泰村的小巷中,寻找拍照的村民。期间,团队积极探讨,形成话术,先拉近距离再说明来访目的,挨家挨户地询问;终于,多户村民愿意拍摄,在天安门画布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快门按下的瞬间,记录下他们质朴而鲜活的笑容,这些温暖的瞬间,像夏日的凉风,驱散了队员们的疲惫,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热情。
图为给老人拍照的场景 晏新航供图
相赠传情:框住时光,暖流交汇
将一张张承载着故事的照片洗印装框后,队员们再次踏上清泰村的路,开启了暖心回访。当精心装裱的照片送回村民手中,那一刻的暖意,穿透了镜头。奶奶眯起眼,细细端详,粲然一笑:“影得真靓!要挂起来!”;孩子们指着照片里的自己,雀跃地拉着家人分享喜悦;大叔粗糙的手指反复摩挲着相框边缘,一声声质朴的“多谢”,承载着最深的认可。笑容在每一张脸上无声绽放,递出的是影像,接住的,是比七月骄阳更炽热的人间温情与乡土眷恋。
图为给老人送照片的场景 邱杰供图
影像长存:让温暖成为流动的记忆
七月的阳光透过窗户,在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队员们们开始动手制作清泰笑容墙。把这些天收集到的笑脸照片一一排列、粘贴,拼凑成爱心的形式,从老人布满皱纹的笑,到孩子无忧无虑的笑,再到书记欣慰的笑靥。当整面墙渐渐被笑容填满,仿佛能听见无数声笑语在空气里碰撞;随后,我们拟将此张“清泰幸福笑脸”制作成易拉宝的形式,摆放至清泰村委会。这面墙或许不算精致,却是我们对温暖最直白的记录,原来快乐真的会传染,也真的能被定格。
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制作的笑脸墙 王莉静供图
光影无声,大爱留痕。这一帧帧定格清泰的温暖影像,是献给所有村民的深情家书。对村民而言,这些照片是生活的纪念,是“被看见”的幸福感;对队员们而言,影像成了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当多年后再翻看这些照片,或许村道变宽了、房屋更新了,但照片里的温暖与坚守永远不会褪色——这便是温暖影像的力量:它让时光有迹可循,让烟火生生不息,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在岁月里,与自己的故事温暖重逢。
图为村委会成员和时光织梦突击队成员合影 罗雅琳供图
一审 | 谢丹凤
二审 | 文俊杰
三审 | 韩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莉静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