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宣讲承壮志,共悟长征砺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硕5136团支部联合多支部开展跨学科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8 0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彩娜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园活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0月12日下午,“我们的长征路:从革命、改革到复兴”主题跨学科学习交流活动在兴庆校区主A-305教室成功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硕5136团支部、马理论2501团支部、药学2503团支部、能动2504团支部、运动训练2501团支部共赴学习之约,与会同学围绕两万五千里长征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感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5136团支部的王思源同学以一首七律长征开篇,循序渐进地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征画卷。她结合红军翻越雪山草地、突破围追堵截的壮烈征程,深刻阐释长征精神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又以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为切入,阐明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在危急关头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她还运用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如炊事员背着铜锅过草地、战士用体温抢救战友等,为同学们生动诠释了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传承与升华。王思源表示,长征精神激励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千难万险,成功跋涉万里征途,开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征程。时至今日,长征精神仍旧熠熠生辉,鼓舞着新时代的后继者不忘初心使命,在学习与实践中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5136团支部的刘若涵同学对于长征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她指出,长征精神从未停歇,中国共产党人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断书写着新的长征篇章。在雪域高原上,有一群以“老西藏”为代表的驻守者,以实际行动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他们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高原之巅筑起新的精神丰碑。数代驻藏官兵始终践行“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与西藏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纪律严明,与群众和睦相处,携手共建新家园,这正是长征精神在“老西藏”们身上的生动延续。

其他支部也依托各自专业背景,分享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感悟。药学2503团支部陈哲同学指出,制药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一款新药的问世就如同一次长征,要经历千难万险才能最终造福人类。他表示,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在人类对抗疾病的漫长历程中,正是长征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药学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一次次失败中寻求突破,以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攻克一个又一个制药难题,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制药研发精神,正是对长征精神的深刻诠释

能动2504团支部许艺瑶同学强调,国家能源安全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当代工科学子应当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将个人研究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面对能源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时,应以长征精神为指引,勇攀科技高峰、矢志攻坚克难,扎根于祖国最需要的科研一线,守护好国家的能源“大动脉”,为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站好每一班岗,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能动学子的长征答卷。

运动训练团支部海一鸣同学将运动员身上挑战极限、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品质,与永不言弃的长征精神相联系。她谈到,训练场上运动员们日复一日挥洒汗水的身影,与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的坚韧足迹遥相呼应,而赛场之上对意志与体能极限的每一次挑战,都印证着长征精神永不褪色的拼搏底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5136团支部的刘若涵同学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伟大的精神从不囿于一时一地,它将跨越时空,照亮每一代人的前行之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尽管每位同学的专业方向与发展轨迹有所不同,但都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长征路上。她呼吁大家将今天讨论收获的启发,转化为明天行动的力量,以专业为笔,以奋斗为墨,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答卷”。

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时代征程。通过此次跨学科联合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硕5136团支部的学子们对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子们必将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以专业所学服务国之大者,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图文 |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5136团支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彩娜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