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赴瑶乡之约:广东医科大学学子暑期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18 13: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晋荣 陈思雅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时代浪潮中,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的十六名师生,于2025年盛夏奔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八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三江镇的田间地头与村民家中,将专业所学与地方所需紧密结合,围绕慢性病防治、瑶族文化传承、健康知识普及与电商助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群众,用青春热情赋能乡村发展,在瑶山深处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

健康是民生之基。服务队将提升当地居民健康素养与慢性病管理水平作为此次实践的重中之重。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村舍之间,克服语言与地形障碍,通过一对一的入户访谈和科学的问卷调查,系统性地收集了超过五百份关于当地慢性病流行状况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宝贵数据。这些详实的一手资料,为绘制区域健康图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优化基层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依据。与此同时,团队联合当地医护人员,举办了多场接地气的健康义诊与科普宣讲活动。队员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演示基本急救技能,引导大家树立“防优于治”的健康理念,将关爱与科学的种子播撒在村民心间,切实提升了社区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图 1 图为瑶蓝志愿服务队队员对居民进行调研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服务队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他们深度探访连南瑶族博物馆,与瑶绣、瑶银、瑶医药等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沉浸式地感受和梳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在此基础上,团队启动了“瑶文化IP”创意设计工作,积极探索将传统的盘王纹、刺绣图案等文化符号,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现代文创产品,旨在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文化芯片”。此外,队员们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精心策划并拍摄了多部高质量影像作品:既有记录瑶族传统诊疗技艺与瑶银制作过程的文化专题片,也有展现金坑瑶村红色历史与自然风光的宣传片。这些承载着瑶族记忆与时代精神的视听作品,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广泛传播,有效提升了连南瑶族文化的能见度与影响力,为当地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图 2 图为队员帮瑶医整理药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服务队敏锐地捕捉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的巨大潜力,创新性地将“直播间”搬到了三江镇的社区。他们与当地瑶医药从业者和农产品合作社通力合作,打造了别开生面的“瑶医药文化直播间”。在镜头前,队员们凭借其医学专业背景,深入浅出地讲解瑶医药的养生智慧,生动展示特色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并尝试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售渠道。从前期脚本策划、设备调试到现场直播控场,团队成员全程投入,以专业和真诚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成功地将瑶乡的优质产品和独特文化推广至更广阔的平台,探索出一条“中医药人才+直播带货”双轮驱动产业振兴的创新路径,为当地特色产品“出山入城”开辟了新的可能。

图 3 图为队员于连南供销助农电商中心直播

此次实践的成功,源于团队的精心组织与成员的全身心投入。在数月的前期准备中,从活动主题的反复论证、实践方案的细致打磨,到物资后勤的周密安排、安全预案的全面部署,服务队都力求精益求精。实践期间,统筹管理、宣传策划、外联后勤三个小组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确保了各项活动环环相扣、有序推进。队员们不仅展现了广东医大学子严谨求实的专业素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在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的实践中,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锤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升了沟通协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图 4 图为队员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影

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的连南之行,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更是一次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用智慧服务乡亲民生,用真情点燃振兴希望,在连南的青山绿水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奉献之歌。实践虽已告一段落,但服务队与连南的情谊和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仍在延续。团队将认真梳理总结此次实践的成果与经验,期待未来能继续深化与地方的交流合作,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持续贡献广东医大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思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