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高翔、杨影)近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走进少年宫,以“印红色足迹,传港城薪火”为主题,开展了“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宣讲活动。他们借团队协作之力,将红色教育嵌入少年儿童第二课堂,推动革命精神在童真世界落地传承。
红色宣讲:回溯井冈山精神脉络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的红色志愿服,成为传递红色故事的“接力手”。王永康作为主讲,依托团队梳理的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清晰脉络,从秋收起义的烽火征程讲起,讲述了部队从转战井冈山,到会师后壮大革命力量,再到在斗争中凝练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精神内涵的全过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真实的史料,将厚重的革命历史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内容,让井冈山精神的起源与传承在第二课堂中逐步清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宣讲井冈山精神。高翔供图
童心互动:感悟精神的“稚嫩表达”
宣讲后的互动环节,是红色精神与童心碰撞的“火花时刻”,也是实践团队协作引导的“关键场”。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们抛出问题——“你理解的井冈山革命精神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纷纷举手,用童真视角诠释感悟:“是红军叔叔爬山越岭,再累也不放弃,就像我爬山时想打退堂鼓,后来坚持到山顶!”;“像大家一起努力,打败困难,就像上次拔河比赛,班级团结赢得了冠军!”……稚嫩话语里,满是对艰苦奋斗、团结胜利等精神内核的朴素解读。
实践团成员们抓住契机,积极探索将井冈山革命精神与孩子们的日常成长轨迹紧密联系起来的有效路径。他们深入挖掘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鲜活场景,比如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如何凭借毅力去攻克,又或是在与同学相处时如何通过团结互助来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那些原本停留在历史故事中的红色传承,不再是遥远而模糊的概念,而是转化为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实实在在去践行的行动指引。除此之外,那些曾经显得抽象和宏大的精神内涵,在此刻也更加贴近了孩子们的成长,使孩子们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图为小朋友们踊跃回答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高翔供图
薪火传递:合影定格与未来展望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共同合影。快门按下的瞬间,这场充满意义的红色教育也永久定格。画面里,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与实践团成员的坚定神态交融,传递出温暖而有力量的氛围。这定格的画面背后,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默契配合的成果,更是第二课堂中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注脚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高翔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是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赋能第二课堂的积极探索。借红色宣讲与互动引导,让革命传统教育“活”在少年儿童的课余时光。
少年宫负责人表示,这类活动填补了课外红色教育的空白,让红色基因持续浸润童心。孩子们的积极反馈也更坚定了实践团成员传承红色使命的决心。未来他们将继续打磨内容,用更多元的形式为第二课堂注入红色活力,让井冈山精神等革命薪火在新一代成长中扎根、蔓延。(供稿:高翔、杨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翔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