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瓯春露,舒展沉浮
道家茶魂
或云深林麓
或泉响石根
沸水交融处
是千年道意的流韵
素手烹茶时
是文化传承的清音
为深入探索非遗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合之道,让队员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技艺与自然智慧的融合,7月14日,成都东软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智行筑梦”队在黄英老师的带领下,联合两位社长开展“薪火相传非遗韵,匠心永驻华夏魂”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在体验中感受非遗茶韵与传统智慧的生生不息。
茶山识茶
实践首站为青城道茶观光园。黄英老师率先示范“挑采”技法:仅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嫩梢,轻捏轻放避免损伤。队员们穿梭茶丛间模仿练习,从生疏到熟练,看着鲜嫩茶芽渐满竹篮,真切体会“一叶一芽皆辛苦”的匠心。
图为黄英老师为队员们讲解采茶技巧。
在老茶树旁,望着枝头褐色果实,黄老师援引《茶经》“茶之实如栟榈”的记载,详解古人“物尽其用”的智慧:茶叶可制茗,茶果能榨油,营养丰富且用途广泛。
图为队员们亲身体验采茶。
她还介绍,茶树属山茶科,喜温湿、耐阴蔽,青城山的云雾水土恰是孕育好茶的天然条件。《茶经》有“笋者上,芽者次”之说,而青城道茶的紫芽却兼具二者优势,揉捻时溢出的熟梅异香,正是“山骨灵气”的生动体现。
太极寻道
山间空地上,茶社社长带领队员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太极六式。队员们在呼吸吐纳间清肺润心,于一招一式中品悟道家智慧。
图为队员们学习青城太极六式。
青城太极六式包含“起势”、“大开天门”、“关公拦须”、“双风贯耳”、“野马分鬃”等动作,一招一式舒展流畅。随着练习深入,众人呼吸渐稳,在行云流水的招式中感悟“道法自然”的真谛:茶叶历经采摘炒制,方得茗香,人生亦需经沉淀打磨,方能绽放价值。
茶艺推广
随后队员们一同来到南桥,协助茶艺传承人们开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茶艺师身着茶服演绎茶道:“展茗”环节中,他们双手托举盛有“青城雪芽”的茶荷徐徐展开。紧接着,温杯、投茶、注水,更有茶艺师手持长嘴铜壶,壶嘴如灵蛇探水,在行云流水的摆动中完成“凤凰三点头”的注水礼仪,壶口水柱精准落入杯中,既见力道又含雅韵。最后分茶入盏,一套工序行云流水,在场观众无不赞叹茶道的精深。
图为青城道茶非遗传承人舞茶。
如今,青城道茶已成为都江堰闪亮的特色文化名片。实践中,队员们亲身体悟道茶魅力,更传递着其中的山川智慧与千年文脉。从杀青火候到冲泡姿态,每处细节都藏着先人对自然的敬畏,这份敬畏正借青年脚步在乡土间延续。而这份沉淀的感悟与力量,终将化作前行的动力。
图为队员们活动合影。
未来队员们会把茶田间的收获容融入学习与成长,以坚定信念扎根大地,用扎实行动联结传统与当下,让青春之力托举道茶清香远播,也浇灌乡村新貌在阡陌间愈发鲜活,让文化根脉与振兴枝叶共生长。(撰稿:董宁 朱冰雁 图片:刘川宇 陈润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