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开展“红色记忆代代传,初心使命共践行”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10: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翔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高翔、张逸扬)近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带着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热忱,走进李念社区,开展了以“红色记忆代代传,初心使命共践行”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这场历时一天的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史料宣讲、亲历者分享、红歌传唱、互动问答等丰富形式,让社区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温峥嵘岁月,为红色精神的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问卷引路,宣讲解码红色基因

(一)问卷里的“认知图谱”

活动清晨,实践团成员身着红色志愿服,兵分五路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来到社区广场、凉亭等居民集中处。问卷兼顾不同年龄层认知特点,既有“您知道哪些红色精神?”“长征的起止时间是什么?”等基础题,也有“红色精神对当代生活有何意义?”等开放题。

两小时内回收的120份有效问卷显示,居民认知呈明显年龄分层:60岁以上群体因成长背景影响,认知度普遍较高,80%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红色精神及其历史背景;30-50岁群体大多通过学校教育和媒体宣传有所了解,但细节记忆模糊;20岁以下青少年则对红色历史的认知较为碎片化,更多停留在课本上的关键词。

(二)宣讲台的“精神解码”

基于问卷结果,实践团迅速调整宣讲方案:针对老年群体侧重历史细节补充,为中年群体强化红色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对青少年则增加故事性讲述。下午两点,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坐满闻讯而来的居民,宣讲正式开始。

团队负责人以连云港本地革命故事切入,成员们轮流上台:有的结合史料图片,讲述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有的播放延安时期老视频片段,解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还有的结合当代事例,讲述抗疫中白衣战士身上的新时代红色精神。他们特意准备了红军用过的草鞋、老兵的日记复印件等实物道具,让抽象精神变得可触可感。“原来红色精神不是书本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融入生活的力量。”一位中年居民轻声感慨。

▲图为实践团队长结合问卷情况给居民讲解红色精神。高翔 供图

岁月回响,歌声凝聚红色情感

(一)岁月里的“亲历回响”

宣讲进行到一半时,坐在前排的老人缓缓举手:“小伙子,我能说两句吗?”得到允许后,他声音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刚才听你们讲长征、讲延安,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1943年我才6岁,村里驻过八路军小分队,战士们白天帮乡亲们种地,晚上就在油灯下学文化。鬼子来扫荡时,村里年轻人都是瞒着家里偷偷参军的,我哥当时才17岁,临走前只跟我说‘等哥打跑鬼子就回来’。”

老人哽咽着继续说:“后来乡亲们把仅有的口粮省下来,连夜磨成面粉送到部队,妇女们则坐在煤油灯下做军鞋,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不把侵略者赶出去,就没有安稳日子过。”他的讲述打开了在场老居民的记忆闸门,张奶奶悄悄抹着眼角:“是啊,我娘把陪嫁的银镯子都换了粮食给部队送去。”现场气氛凝重,实践团成员也红了眼眶,亲历者的讲述带来比史料更强烈的震撼。

▲图为老人主动分享过去经历。高翔 供图

(二)歌声中的“情感共鸣”

“我给大家唱首歌吧,是当年部队教我们的。”老人清了清嗓子,用不太标准的调子唱起《送郎参军》:“送郎送到大门口,拉住郎的手,打走鬼子再回头……”歌声不高亢,却带着穿越岁月的力量。起初只有几位老人跟着哼唱,渐渐地,实践团成员和年轻居民也加入进来,歌声从微弱到嘹亮,回荡在活动中心每个角落。简单直白的歌词,唱出了当年军民一心的鱼水情,也唱出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唱到最后一句时,老人挺直腰板,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春热血的年代。

互动接力,余韵延续红色传承

(一)问答间的“传承微光”

歌声落下,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实践团顺势组织互动问答,将活动推向高潮。“刚才奶奶提到了抗日战争,那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哪位同志能说出一个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成员们抛出的问题兼顾基础知识与现场延伸,难度适中,居民们纷纷举手抢答。一位老爷爷结合工作经历,说延安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搞技术创新也得有这种精神”,赢得满堂彩,也让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高翔 供图

(二)余韵中的“双向感悟”

互动环节持续近一小时,15份纪念品领完后,居民热情仍未消减。有中学生主动分享参观革命纪念馆的经历,社区工作者结合日常工作谈如何用红色精神激励服务群众。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团成员与居民一起收拾场地,大家仍在热烈讨论:老人们互相补充记忆中的历史细节,年轻人向实践团成员询问更多红色故事。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对红色精神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实践团成员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看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未来会继续探索更贴近群众的宣讲方式,让红色精神真正走进更多人的心里。(供稿:高翔、张逸扬)

▲图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成员李念社区举旗合影。高翔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翔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