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莲韵青行”实践队九眼莲畔践真知,青春筑梦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8-10 23: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存静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刘存静 毛楚艳) 2025年7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莲韵青行”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开展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乡村振兴,青春建功”为宗旨,前往九眼莲基地及当地农村,通过实地调研、采访交流、直播宣传等方式,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发展理念,助力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


莲田扎根暖民心,产业调研谋发展

清晨时分,实践队抵达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委书记热情相迎,双方随即举行了一场简短而务实的座谈会。会上,王书记结合当地实际,就下乡实践工作为实践队提出了关键性的建议,其语重心长的话语让队员们深感责任在肩。座谈会后,队员们即刻前往九眼莲种植示范基地。大家冒着晨露走进莲田,俯身田间地头,与劳作的农户们面对面交流,饶有兴致地了解九眼莲悠久的种植历史、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精耕细作的传统技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深入九眼莲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实地考察。队员们秉持“莲,全身是宝”的理念,躬身田间地头,对当地以九眼莲为核心的扶贫特色农业进行细致调研。针对齐村镇同时发展柿子、花椒等产业的现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莲田生态套种”模式建议,旨在推广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在经验丰富的莲农引导下,队员们挽起裤腿,步入莲塘深处, 亲手触摸、近距离观察九眼莲“孔眼通心,九孔连环”的独特形态,亲身体验其优良品质。

图为与书记展开座谈会

图为队员走进莲地


莲魂泉脉两千年,古韵今辉映街子

在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九眼莲不仅是特色农产品,更承载着跨越两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其灵魂与村中的神泉紧密相连。

1.  薄太后:千年莲缘的肇始者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前215——前155)晚年定居富平荆山塬。心系百姓的她,将珍贵的宫廷莲种赐予乡民,并亲授先进的“九窍灌育法”。时光流转至2021年,街子村出土的汉代陶管残件,其形制经专家考证,竟与古籍记载的“九窍灌育法”所用器具高度吻合, 为这段悠久的皇家赐莲传说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将莲与村的缘分牢牢锚定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2.  民俗之韵:莲意深长寄情怀

九眼莲独特的“九孔连环”形态,早已深深融入当地民俗生活,被赋予了丰富而美好的寓意:多子多福:九孔象征着连绵不绝的子嗣福泽,是当地婚嫁聘礼中不可或缺的吉祥符号。

清廉高洁: 历史上,官府曾以亭亭玉立、孔窍分明的“九孔白莲”为喻,倡导为官者应秉持清廉正直的操守。

祈福纳祥: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心灵手巧的村民便会蒸制象征纯洁与吉祥的“九莲馍”,用以虔诚祭祀祖先,祈求家族安康、福运绵长。

3.  神泉传说:灵泉润泽莲生辉

街子村世代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唐代一位云游高僧途经此地,见九眼莲生长萎靡,心怀慈悲,遂以锡杖点地三日,感天动地,竟涌出汩汩清泉,此泉被尊称为“九窍灵泉”。泉水清冽甘甜,富含珍稀矿物质,自此滋养得九眼莲孔窍愈加分明,品质卓绝,名扬四方。

神奇的是,泉眼呈九宫格状分布,与九眼莲的孔洞形成神秘的对应关系,仿佛天地造化之功。科学检测更揭示其非凡特质:水温常年恒定在宜人的18℃(冬暖夏凉),pH值7.2(最适宜莲藕生长),尤其令人惊叹的是,2021年检测显示其锶含量高达3.6mg/L,已达到医用矿泉水标准。这口集古老传说与现代科学认证于一体的神泉,正是九眼莲卓越品质的生命之源,也是街子村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

图为队员们参观当地的神泉


莲乡访户送温情,耄耋心声映赤诚

在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怀揣初心,深入街子村的贫困家庭,倾听心声,传递关怀:

村民一:家中母子二人均罹患半身瘫痪,生活步履维艰。虽满怀希望尝试种植九眼莲,五月辛勤播种,期盼八月收获,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换来理想回报。提及投入的心血与成本付诸东流,老人眼中满是无奈与深深的惋惜。

村民二:一位82岁高龄的老奶奶,饱受腰疾之苦,行动极其不便。经济拮据,日子过得紧巴巴。女儿远嫁难顾,儿子外出打工三十载音讯杳然、未曾归家。老两口相依为命,日常买菜、求医问药等琐事,皆需在无人搀扶下艰难完成。岁月染白的发丝间,刻满了生活的艰辛与挥之不去的孤寂。

村民三:一对独居老人,为减轻负担,将土地流转给九眼莲种植基地。他们动情回忆:早年因水源匮乏无法种植水稻,幸得“神泉”水位上升,引入清流,才让稻香重返田间。家中还养了几只羊,村里定期有人上门收购羊奶,这笔虽不丰厚却稳定的收入,如同冬日暖阳,为老两口清贫而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可贵的踏实。

这三户人家的境遇,是街子村部分村民生活困顿的缩影——疾病缠身、产业受挫、劳力缺失、亲情疏离、养老艰辛。实践队员们送上的慰问品与倾听的关怀,如同投入寒潭的微光,虽不能彻底驱散阴霾,却真切传递了社会的温暖。它更时刻提醒着青年一代:乡村的振兴之路,不仅在于产业的兴旺,更在于对每一个身处困境个体的守望相助。躬身为民服务,方是践行初心的根本。

图为为贫困家庭提供的慰问品


 直播助农展风采,搅团莲香入画来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莲韵青行实践队有幸与热情能干的村干部“忙忙”相遇,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之旅。

直播现场气氛热烈,村干部“忙忙”站在镜头前,操着亲切的乡音,热情地向屏幕前的观众打招呼。直播的重点之一便是搅搅团的制作展示,“忙忙”一边熟练地示范着搅搅团的技巧,一边耐心讲解:“咱这搅搅团,用料可讲究了,就用咱本地的优质面粉,按照老辈儿传下来的法子做,口感那叫一个爽滑筋道!” 团队的成员也纷纷上阵,在“忙忙”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尝试搅搅团,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一个人都全神贯注,力求做出完美的搅搅团。

除了搅搅团,直播还着重介绍了村里的九眼莲基地。“忙忙”自豪地介绍道:“咱这九眼莲基地,可是村里的宝贝。九眼莲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还有不错的经济价值。” 团队成员拿着手机,穿梭在九眼莲基地,从不同角度拍摄九眼莲在水中摇曳的姿态,让屏幕前的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基地的生机与活力。

直播过程中,弹幕不断滚动,观众们纷纷留言表达对搅搅团的喜爱,以及对九眼莲基地的好奇,还有不少人询问购买渠道和游玩事宜。“忙忙”和团队成员积极回复,欢声笑语回荡在直播现场。

这场与村干部“忙忙”共同进行的直播,不仅是一次农产品与乡村特色的宣传,更是三下乡团队深入乡村、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让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潜力。

图为与主播“忙忙”的共同直播


在此次活动中,“莲韵青行”实践队深植“莲”之精神,将根系扎进基层沃土,躬身力行于田间地头。队员们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烈日下的莲田奔走,在农户的炕头倾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自找苦吃”、磨砺成长的深刻内涵。

展望未来,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必将以脚步持续丈量乡村土地的广度与深度,用专业知识浇灌服务社会的赤诚之心,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灼灼绽放、绚丽夺目!“莲韵青行”实践队将始终效仿九眼莲“中通外直”的品性——心怀通达、正直不阿;秉持其“生生不息”的韧劲——扎根大地、永续奋斗,为绘就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智慧与澎湃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存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