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学院开展法治赋能基层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0 15: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舒妤   阅读 2.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7日至8日,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青榕”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围绕“法治赋能基层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通过校地共建、乡村调研、企业走访等形式,探寻法治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在龙山镇政府举行的社会实践基地共建签约暨授牌仪式上,龙山镇党委书记冯志坚详细介绍了当地基本情况与发展优势。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党委书记赖伟平表示,基地的建立是学生接触基层司法、锤炼实务能力的重要窗口,希望双方以党建共建为引领,在资源共享、人员交流、学生实习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

图为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与龙山镇人民政府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并揭牌。陈好 供图

探寻“三位一体”振兴模式

聚焦“历史文化+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振兴模式,实践队在镇长沈伟鹏、副书记张奇明带领下,深入锦山村和坪埔村麻竹种植基地调研。锦山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该村以“党建+合作社”模式凝聚合力,“党员带头试种、技术骨干结对指导,让地瓜种植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在坪埔村千亩麻竹基地,实践队员实地了解科学管理下亩产鲜笋超3000公斤的产业规模。“我们不仅种好竹、产好笋,更挖掘‘竹文化’‘古村韵’。”

基地负责人介绍,当地依托明清古驿道、竹编非遗等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有效带动村民增收。队员们深入竹林,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展示麻竹生长环境、采摘加工过程,讲述乡村文化故事。直播吸引超2万人次观看,当场达成订单20余笔,销售鲜笋及制品近1000斤。

图为实践队员在坪埔村麻竹基地调研。陈好 供图

“从田间到文化赋能,再到直播变现,产业链各环节都离不开规范管理。”有队员在调研后表示,麻竹种植的标准化合同、乡村旅游的游客权益保障、直播带货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团队将梳理“三产”融合中的法律需求,为当地提供精准法治建议。

聚焦法治服务痛点难点

实践队走访了当地笋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明成食品有限公司。队员们深入生产车间,察看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笋制品加工流程。作为南靖县“竹经济”发展标杆,企业负责人坦言在生产经营中常面临合同纠纷、商标侵权、用工矛盾等问题,亟需专业法律指导。围绕专利保护、知识产权设计及侵权应对等议题,队员们运用专业知识与企业方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具体案例研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条文在商业纠纷中的应用逻辑。”队员王同学表示。(通讯员 蓝婵凤 陈好 林芳馨 胡泽霖 王舒妤)

图为实践队员与企业负责人研讨知识产权保护方案。陈好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舒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