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金天乐 徐子乐 吕浩男)近日,赴浙江省杭州市返家乡实践团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先后走进杭州城乡的校园、科技馆、纪念馆与文化中心,以及两家代表性企业,通过多元化形式推广环保知识,助力绿色理念在基层落地。在实地调研中践行环保理念,探寻生态与发展的共生之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碳寻未来· 绿色生活”基层科普宣讲行
图为实践团在高桥金帆实验学校合影
首日,实践团抵达高桥金帆实验学校,通过动画短片和PPT展示,向师生讲解垃圾分类细则、资源循环利用等基础知识,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实践团引导学生们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问答,并耐心解答了他们尚存的困惑。现场设置 “环保小卫士” 游戏环节,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踊跃参与环保知识趣味竞答,积极互动,在实践中深化环保认知。现场氛围热烈,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学生们心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同学展示海报
傍晚时分,瓜沥坎山文化中心的环保宣讲摊位前人头攒动。团队志愿者发放手绘科普手册,演示家庭旧物二次利用,并组织环保知识竞答,向居民普及 “零碳生活” 的小妙招。团队在现场设置的 “旧物置换角” 也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其以物易物的形式传递循环经济理念,将环保实践融入日常生活。
图为实践团为市民讲解环保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展示废物利用成果
以人促学、以事促思。本系列活动响应“双碳”目标的号召,以 “点线面” 结合的方式,实现环保教育从校园到社会的全覆盖。从学生群体的启蒙教育,到市民家庭的习惯养成,再到社会层面的理念传播,层层递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落地。小组成员在科普宣讲过程中,传播环保知识,倡导节能减排风尚,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让环保理念真正成为全民行动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基层力量。
图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承诺墙
“智探绿科·碳寻未来”绿色科技展馆研学行
次日,团队成员参观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在 “低碳城市” 展区,展馆通过 VR 技术模拟城市碳排放场景,生动科普碳排放过程;展区“新能源汽车” 互动装置前,讲解员详细介绍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绿色动力为汽车赋能。举手投足间,实践团成员们直观感受科技赋能环保的创新路径,对 “双碳” 目标有了具象化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转化,更好地运用于科普宣讲。
图为实践团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紧接着的萧山城市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之行,为小分队成员打开了“城市生态循环”的直观窗口。萧山城市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专注于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企业,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变废为宝”的智慧。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小分队成员沿着垃圾焚烧发电的全流程参观通道,见证了生活垃圾从收集、分拣到焚烧发电、废渣再利用的闭环处理过程。技术人员详解了焚烧过程中的废气净化系统,当看到排放数据远低于国家标准时,成员们对“环保不只是口号,更是精准的技术把控”有了深刻体会。交流中,小分队结合专业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垃圾处理如何更好适配乡村地区”等问题与企业人员探讨,将实践观察与志愿服务需求紧密结合,很好的完成了实践之行。
图为绿色发电原理讲座
图为队员们在萧山城市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合影
“瞰见发展·感知脉动”家乡土木环境产业观察行
最后,小分队来到萧宏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聚焦“建设工程中的生态保护”主题展开调研。萧宏建设环境集团作为参与过多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这里的项目案例生动诠释了“建管并重、生态优先”的理念。在企业展示厅,成员们通过工程视频,了解到萧山多条道路、公园建设中采用的透水路面、植被恢复等环保技术;走进在建的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工程师现场讲解如何在施工中减少对周边水土的影响,以及后期如何通过植被种植实现“工程与自然共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小分队成员们对于工程生态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赴萧宏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参观研学
本次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收获满满。从城市垃圾的“绿色转化”到建设工程的“生态融入”,成员们不仅看到了企业在生态保护中的创新实践,更明确了大学生志愿者在“千乡万村”环保服务中的发力方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节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成员们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所见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未来在乡村环保宣传、生态项目调研等志愿服务中,用专业知识助力基层生态建设,为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金天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