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赴乡野,青春谱华章 ——湖北恩施学院芳衿志愿服务队开展暑假爱心托管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16: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筠竹   阅读 95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七月的恩施乡村,蝉鸣伴着稻香,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泥土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年轻身影穿梭在村道间,格外醒目。2025年7月4日,湖北恩施学院“芳衿”志愿服务队的10名学子,带着满腔热忱走进恩施市何功伟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他们不仅带去了医学专业的健康知识,更用丰富的课程与温暖的陪伴,为乡村孩子们编织了一段难忘的夏日记忆,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书写着青春与责任的篇章。

健康课堂:把医学知识变成“小窍门”

“小朋友们,大家知道我们的手上藏着多少细菌吗?”在村小学的教室里,队员们手持一个培养皿,神秘地向孩子们问道。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十双好奇的眼睛紧紧盯着她手中的器皿。这是“芳衿”志愿服务队开展健康课堂的一个缩影,他们始终坚持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把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用得上的实用技能。

“洗手不是随便冲一下哦,要像这样‘内外夹弓大立腕’,一步都不能少!”队员们深知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们的健康至关重要,特意准备了“七步洗手法”的专题教学。他们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卡通洗手步骤图,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孩子们可以随时对照学习。为了帮助记忆,队员们还编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口诀:“内搓掌心外搓背,夹指交错揉指缝,弓起手指搓关节,大拇哥要转圈圈,立起指尖擦掌心,手腕也要不放过。”孩子们跟着队员们一边念口诀,一边比划着小手,认真的模样惹人喜爱。

为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不认真洗手有多脏”,队员们还精心设计了“细菌模拟实验”。他们用荧光剂代替细菌,让孩子们先不规范地洗手,然后用紫外线灯照射。当看到自己手上布满了“荧光细菌”时,孩子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哇,我的手上好多细菌啊!”“我以后一定要好好洗手!”孩子们的反应让队员们欣慰不已。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了正确洗手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养成勤洗手、洗好手的习惯。

针对乡村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队员们特意准备了“牙齿保卫战”科普课。队员拿着一个巨大的牙齿模型,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巴氏刷牙法要让牙刷和牙齿成45度角,轻轻小幅度震动,这样才能把牙齿缝隙里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他一边说,一边拿着牙刷在模型上演示正确的刷牙姿势。为了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队员们还组织了一场“谁的刷牙姿势最标准”的比赛。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拿起自己的小牙刷,按照学到的方法认真刷牙。队员们则在一旁仔细观察,对每个孩子的姿势进行纠正和指导。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还为孩子们发放了定制的“刷牙打卡表”。打卡表上印着可爱的牙齿图案,孩子们每天刷牙后,都可以在相应的位置贴上一颗小星星。“我要每天都认真刷牙,争取集齐所有的小星星!”三年级的小华举着打卡表,信心满满地说。

 图1 志愿者开展七步洗手法教学

趣味课堂:让乡村童年添彩加料

“左手摆,右手摆,跟着节奏跳起来!”队员们的口号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一场热闹非凡的摆手舞教学正在进行。队员们提前几天就向村里的老艺人请教恩施摆手舞的技巧,晚上反复练习,白天再教给孩子们。

伴随着悠扬的龙船调,孩子们跟着队员们的分解动作摆动、踏跳。有的孩子动作还不太协调,队员们就耐心地一个个纠正。“别急,慢慢跟着节奏来,注意脚步的变化。”队员小杨手把手地教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认真地学着,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整个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原来我们家乡的舞蹈这么好看!”孩子们跳得满头大汗,却舍不得停下,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在乡村的夜空中回荡。

除了传统舞蹈,科技与思维的火花也在趣味课堂上碰撞出绚丽的光彩。队员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汽车、飞机模型零件,打算和孩子们一起拼装。“大家看,这是飞机的起落架,飞机能够顺利起飞和降落,全靠它呢!”队员拿着一个起落架零件,向孩子们介绍道。孩子们围在一起,好奇地看着这些小巧的零件,跃跃欲试。

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动手拼装模型。有的孩子专注于汽车模型的组装,小心翼翼地将车轮、车身等零件拼接在一起;有的孩子则对飞机模型情有独钟,认真地研究着机翼和尾翼的安装方法。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个零件怎么装不上去啊?”“我的飞机翅膀总是掉下来。”队员们总是第一时间来到他们身边,耐心地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模型逐渐成型。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看,这是我做的飞机,它能飞得很高很高!”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辩论课上,“小学生该不该用手机”的话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激烈讨论。队员们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辩论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辩论的时候,我们要先认真听对方说的话,然后找出对方观点中的漏洞,再用自己的理由去反驳。”随后,孩子们分成正反两方,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的孩子认为:“小学生可以用手机,因为手机可以用来查资料,还能和爸爸妈妈视频通话。”反方的孩子则反驳道:“小学生自制力太差,用手机容易沉迷游戏,影响学习和视力。”双方你来我往,各抒己见,辩论场面十分激烈。队员们在一旁适时引导,帮助孩子们理清思路,让他们学会用合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场辩论,孩子们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此外,队员们还结合夏季的特点,分享了“夏天如何防中暑”“蚊虫叮咬后怎么办”等生活小技巧。“夏天天气热,大家不要在太阳底下长时间玩耍,要多喝凉白开,少喝冰水。”队员张婷一边说,一边向孩子们展示着如何制作简单的防暑饮品。“如果被蚊虫叮咬了,可以用肥皂水清洗,也可以涂上我们带来的药膏。”队员们还为孩子们发放了精心准备的防暑药品和驱蚊用品,让孩子们在夏天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图2 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跳摆手舞

温情陪伴:做孩子们的“临时老师”

“姐姐,这道数学题我还是不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每天下午的作业辅导时间,队员们身边总会围满请教问题的孩子。队员们放下手中的事情,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错题,帮他们梳理知识点。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队员们侧重拼音识字的辅导。“这个字念‘花’,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化’字,我们可以联想开花的时候,花草会变化出美丽的颜色。”队员们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记忆生字。对于高年级的孩子,队员们则重点辅导数学公式与英语单词,“这个数学公式是用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我们可以结合图形来理解它的含义。”“记英语单词的时候,可以把它和我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记得更牢。”

队员们还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制定了“小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目标是能够熟练认读100个常用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目标是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则是能够熟练背诵50个英语单词和掌握10个数学公式。孩子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学习更加努力了。

在辅导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村里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陪伴。于是,队员们特意留出时间和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我长大后想当一名医生,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解除病痛。”“我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纯真的话语,被队员们悄悄记在本子上。

离村前,队员们给每个孩子准备了“成长礼包”。礼包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铅笔、橡皮、笔记本等;还有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更有队员们亲手写满鼓励话语的便签。“希望你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怕困难,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们会一直为你加油。”

虽然队员们不能一直陪着这些孩子,但他们希望这些陪伴能给孩子们带来一点力量,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图3 “芳衿”志愿服务队团队合影

青春感悟:在实践中读懂责任

两周的时间里,队员们住在村民家,吃着农家饭,体验着乡村的生活。白天,他们忙着给孩子们上课、辅导作业;晚上,他们则聚在一起备课、总结一天的工作。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队员们的心里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队员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总觉得学医就是为了看病,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才明白,传播健康理念、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医者的责任。看到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到来而露出开心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和善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救治病人,还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此次活动,服务队累计服务儿童150余人次,开展健康科普宣讲、趣味课堂等活动24余场,为孩子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具和科普手册。大巴驶离时,夕阳正为村庄镀上金边,孩子们的笑脸在后视镜里渐渐变小。这个夏天,白大褂的身影与蝉鸣、稻香交织在一起,成了何功伟村最鲜活的记忆。

这段三下乡经历,让医学生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明白了“健康”二字的分量——它不仅是身体的无恙,更是知识的传递与心灵的守护。这个夏天,他们用医学初心温暖了乡村,而乡村的纯真与热情,也成为了他们青春最珍贵的注脚。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他们还会继续参与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温暖。


撰文:段筠竹

摄影:向雨露

团队成员:赵庭誉、马煜晗、、韩文博、张鹏睿、曹丹、向雨露、朱湘婷、马嘉慧、杨智涵、段筠竹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段筠竹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