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声韵识国乐,童声悠扬传音韵 —— 广东二师“守住星光”国学教育实践团音乐课堂特写

发布时间:2025-08-09 16: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广东二师“守住星光”国学教育实践团   阅读 9.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9日讯(通讯员 黄锦科、张钰希、冯瑞婷)盛夏蝉鸣,音符悦动。近日,广东二师“守住星光”国学教育实践团在阳西县新墟镇中心小学,为该校三至五年级的27名学生精心开设了一堂主题为“初识国风音乐 —— 了解民族乐器篇”的特色课程。本次课程由实践团成员黄锦科主讲,实践团宣传组组员则负责课堂记录与教学拍摄工作。

▲图为老师课前简要介绍多彩的“国风音乐”

黄老师的国风音乐课堂以创设趣味情境的形式进行导入,设想有一位外国人来向中国的音乐大师请教“国风音乐”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化身为这位大师来尝试解答,由此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出国风音乐的定义:是一种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乐器、旋律、歌词等元素,同时结合现代编曲技术,形成的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形式。在对国风音乐的四个特征进行讲解时,主要通过结合《玉盘》这首极具中国特色的歌曲进行了具体阐释。

▲图为老师介绍国风音乐的定义

歌曲以“玉盘”代指月亮,源自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经典诗句。编曲的选择上融合了传统乐器,如口弦、大鼓,与地方民歌元素里的吟唱、战吼;歌词中“那孩子何时越过天上万重山”隐喻中国航天事业一路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嫦娥奔月”“大圣取经”等神话与探月工程、空间站等现实成就也有着巧妙的结合,形成“千年梦圆”的叙事闭环;“盘中置玉即为国”的解读,更是体现无限的家国情怀,形成时空穿越的文化共鸣。

▲图为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歌曲《玉盘》的深层内涵

在现代经典国风音乐的编曲中,传统民族乐器的加入是歌曲的灵魂之一。在本次课程中,学生先从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出发,大致了解其中的种类,并与西方民族乐器进行区分。黄老师将重点放在了介绍“唢呐”“琵琶”与“竹笛”这三种中国主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上,讲解时围绕乐器的音色风格、情绪表现、典型使用场景、代表曲目展开,还通过截取代表曲目的经典片段,如唢呐的《百鸟朝凤》、琵琶的《十面埋伏》,来进一步展现传统乐器独特的魅力,灵活利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音频,让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寓教于乐,让传统音乐深入人心。

▲图为老师介绍中西方中的民族乐器

在文化延方面,老师通过引入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来介绍乐器琵琶,结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诗句与琵琶弹奏方法的视频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弹奏的技巧与效果;介绍竹笛时,则通过选取边塞诗与田园诗中不同情境下的笛声所带来的不同情感效果进行讲解:以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为例进行对比体会,让学生更能感受到乐器的独到之处。

▲图为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在课程的总结部分,黄老师指出了当前国风音乐发展面临传统与现代融合失衡、传统乐器传承艰难等问题。流传千年的民族乐器承载着中华音乐文化的灵魂,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

▲图为老师呼吁传承民族乐器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国风音乐,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实践团成员张钰希精心组织学生们进行了《玉盘》的合唱排练,并将这一排练成果精彩呈现于结营仪式中。在排练过程中,张老师深入挖掘歌曲的内在意蕴,悉心引导学生们从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中领略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图为老师指导学生排练《玉盘》

为了展现完美的演唱效果,师生们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持续的努力。从基础的发声训练,到复杂的和声配合,学生们不懈努力,反复锤炼,力求使每一个音符都纯净无瑕、和谐动听。在情感表达方面,老师通过讲述古代神话故事、分享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帮助学生们深刻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情怀,使他们在演唱时能够倾注真挚的情感,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图为学生共同演唱《玉盘》

本次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学会了如何辨别不同的乐器、如何欣赏多彩的国风音乐、如何尝试让传统乐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这一场国风音乐之旅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国风音乐的重要性,期望这新生的一代能更加努力地去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让国风音乐继续发光发热,让中华音韵响彻世界!

撰文 | 黄锦科 张钰希 冯瑞婷

图片 | 黄玉婷 郑锦雄 邓嘉仪 纪诗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纪诗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