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怀古,潮涌新声——中国海洋大学“文海赋新”青年大学生实践队赴琅琊台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09 16: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盈佳 闫雯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陈盈佳 闫雯)近日,继太清宫调研后,实践队将目光投向了蕴含着千年海洋记忆的古迹琅玡台。《史记》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这里正是徐福为秦始皇寻找不老药的出发地之一。为重拾记忆,实践队通过实地探索、访谈调研等方式,寻“徐福东渡”历史文化踪迹,旨在开辟海洋民俗与旅游融合之新径。

寻踪古迹,焕新记忆。实践队成员怀以憧憬敬畏之心,重走徐福脚下路:于“望越楼”处观海望洋,观赏东渡楼船模型,俯瞰船队集结、蓄势待发的“龙湾”轮廓。琅玡台景区最大限度地保留并还原了“徐福东渡”时的历史记忆,为今人提供了一扇重温历史的窗户。但不得不承认,其中仍存在不足与落后之处,如文化展示多以静态的牌匾、碑刻、雕像、壁画、文物样品为主,几乎没有融入新时代科技的道具。且海洋文化普及范围有限,景区内多宣传徐福东渡故事传说,鲜少涉及“福东渡与古代航海技术”“秦汉海洋观念”等海洋历史文化。可见,琅玡台景区仍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采访调研,探查民意。时值旅游旺季,琅玡台景区内游客却并不多。实践队沿途分发调查问卷,并对游客进行采访交流。发现,游客大多为附近居民,且熟知“徐福出海”传说。而仅占少数的外地游客则认为此行文化体验单薄,虽景区自然景观优美,却缺少历史底蕴。他们对更创新、多元的文化项目抱有深刻期待。

科技焕采,文海赋新。针对海洋文学展示碎片化、单一化、平面化等问题,团队成员提出利用VR等现代先进科技赋新历史的建议。如在现有遗址旁设置立体导览点,游客扫描二维码或租用设备即可通过看到“徐福东渡”的虚拟场景,与现实景致重叠;设计“东渡筹备”轻互动体验,让游客分组完成“绘制海图”“准备补给”“观测星象”等模拟任务,在游戏中理解古代航海智慧等等;提倡“背古文,免门票”活动,赠送文创奖品,激发游客汲取海洋文学知识的动力。

收尾之际,团队成员依依不舍地览阅文化遗迹,并最终结束了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通过此次调研,团队不仅触摸到了海洋文明的基因,更以青春智慧为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新视角,收获颇丰。她们殷切地期待,“徐福东渡”这一古老传说能够在新时代科技的包装下焕发生机,并伴随着海浪的律动,传播向远方,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闫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