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承薪火·数智点新灯——南京晓庄学院双龄炬光基层服务实践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5-08-09 16: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陆雨蝶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陆雨蝶)为贯彻落实基层服务理念,助力关爱社区一老一小群体,发挥青春力量,近日,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龄炬光基层服务团队组织志愿者深入方山社区、乌衣巷社区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为纽带,以关爱双龄群体为核心,搭建青春实践平台,让社区服务与数智创新同频共振。

▲图为团队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影


方山育苗·筑梦教育暑托班

此次暑托班活动以多元课程为载体,致力于传授理论与实践知识,加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聚焦趣味拓展,涵盖趣味语文、数学、手工三类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作业答疑、知识巩固服务,助力学业提升。

在趣味数学课堂上,志愿者以“数字陷阱”游戏为载体,引领学生挖掘数字规律,开启数学思维新视角,同学们面对“数字陷阱大冒险”“吉帕特大轮回”等互动谜题,他们手握纸笔反复推演,仔细分析数字间的关联规律。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讲解趣味数学

趣味科学课程依托可乐与盐反应、静电现象模拟等实验,解析生活中的奇妙科学原理,激发科学探索热情。同学们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仔细观察可乐与盐反应的泡沫升腾,重现特工密信并剖析原理,科学的课堂不乏趣味与欢乐。

▲图为志愿者带小朋友们探索趣味科学实验

趣味手工课程开展扭扭棒创意造型,旨在于动手实践中锻炼创造力与动手能力。每位同学都专注于扭扭棒的缠绕弯折、折纸的精准折叠,在指尖灵动间实现创意构思。

▲图为志愿者带小朋友们玩转趣味手工

在每日的课业辅导阶段,学生们主动提出疑问,志愿者们悉心指导,引导同学们集中精力攻克知识难点,系统梳理学科要点,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进行课业辅导

乌巷寻踪·银龄守望公益行

团队与乌衣巷社区紧密合作,共同策划并实施了定期探访活动。每周固定安排两次入户陪伴服务,专门针对社区内的老年居民。

在探访老人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与老人们进行亲切的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还积极协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

▲图为团队志愿者探访老人

在深入了解社区老人的生活状况后,志愿者发现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或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面临着诸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团队特别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计划,为这些老人提供细致入微的生活帮扶及专业的护理服务。

双社传韵·老幼共融传承营

团队联动两个社区共同打造“非遗+”代际共学平台,旨在通过组织青少年与非遗传承人、银龄群体进行结对学习,形成跨代际的文化交流与传承机制。

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参观非遗馆,了解民俗文化的鲜活肌理,看那绒花的蚕丝流转着匠心光彩,旗袍刺绣彰显中式美学的典雅,每一项非遗都诉说着独特的文化密码。

这些非遗并非静止的展品,而是流淌的文明长河。在时代变迁中,唯有主动走近、积极传承,方能让这份文化瑰宝在当代绽放新的生命力。

▲图为团队志愿者与孩子们参观非遗馆


“非遗承薪火·数智点新灯”双龄炬光基层服务实践圆满落幕。青春力量的注入,让银龄长者感受到跨越代际的关怀,让童心少年在多元课程中收获知识与成长,更在非遗寻踪里触摸到文化传承的脉搏。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服务的践行,更是一场爱心的传递、文明的接力。未来,团队志愿者将继续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用热情搭建起温暖的桥梁,让社区的温度在互动中持续升温,让传统的魅力在体验中焕发新生。

(撰稿:陆雨蝶 陈慧蓉  图片:段文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陆雨蝶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