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裕农通杯”大赛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力量注入海岛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09 16: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方雨晴   阅读 7.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寻创新路径,6月27日至7月1日,浙江农林大学“艺谷乡行 乡村振兴”实践团师生深入舟山定海新建村,开展“基于乡土叙事的定向运动开发潜力与路径”深度调研,将青春智慧融入海岛振兴实践。

实践团秉持“用脚步丈量乡村”理念,综合运用系统踏勘、深度访谈、文化体验与专业研讨,全面梳理资源禀赋,精准捕捉发展需求与挑战,为设计特色定向运动研学活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奠定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群众艺术中心

精准踏勘,绘制资源“活地图”

团队以村庄干线为脉络,展开“地毯式”徒步走访。队员们手持设备,穿行古巷田埂,精确标记古树、老宅、作坊、广场等关键节点位置,详录其形态、功能、文化及现状。同时利用无人机航拍、高清相机等,全方位采集村内重要节点和民宿、农家乐、手工作坊等业态影像数据,系统梳理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摸清底数,形成动态“活地图”作为核心设计依据。

▲图为村内壁画景观

叩门问需,倾听乡音汇民智

深知振兴核心在人,成员主动叩开农家门,与原住民、返乡青年、经营者、手艺人、村干部等多元群体促膝长谈。围绕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环境改善、青年返乡等主题,用心倾听记录。村民朴实话语中饱含期盼:传统技艺焕新、农产品销路拓宽、环境更宜居、更多年轻人回乡……这些“泥土里长出来的需求”为项目设计提供了根本方向,村民对引入定向运动的期待更增强了团队信心。

▲图为团队成员于共富集市与村民交流

沉浸体验,感悟非遗汲灵感

团队深度参与了村艺术馆省级非遗“渔民画”体验课。观摩传承人创作,被其大胆线条、浓郁色彩及蕴含的渔民智慧与海洋情怀吸引。成员亲身体验创作并参观馆藏,叹服于讲述海洋传奇的艺术作品。舟山美协理事张高俊指出,渔家油漆画与船饰工艺是流动的“乡土叙事密码”,是活动设计的灵魂。此次沉浸体验极大激发了团队灵感,为融入非遗的沉浸式活动设计提供了丰富创意源泉。

▲图为乡村艺术馆展品

把脉开方,创新设计谋振兴

基于扎实调研,团队精准诊断出壁画褪色、宣传缺特色、文创推广弱、节点分散致体验割裂等挑战。聚焦“乡土叙事定向开发”,提出“非遗+旅游+运动”融合方案:

规划特色线路: 亲子线(攀岩协作、生态探索)、红色线(绳结编网、历史寻宝)、艺术线(积分制推动渔民画体验)。

构想运营模式: 前期借活动宣传艺谷工艺打响知名度;中期赛事运营带动食宿及手工艺销售;后期建立多方长效参与机制。

核心目标: 将打卡点转化为文化驿站,让游客运动中“读懂风景故事”,实现资源活化与文旅融合,拓宽增收渠道。负责人强调:“定向运动的灵魂在于激活沉睡文化,让游客奔跑中解码乡土叙事。”

▲图为新建村村间小道壁画

此次实践是学子将所学智慧与国家战略结合的生动体现。通过扎实调研与深度浸润,队员们锻炼了能力,增进了对农情乡情的理解。他们收集的一手资料、详实报告及初步方案,将成为新建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浙农林大青年正以定向运动为笔,在千年渔村奋力绘就融合奔跑激情与海洋诗意的“渔村绘卷”,踏响乡村文化复兴的崭新足音,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雨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