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青年大学生团队在贵州开展“返家乡助力民族团结”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15: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晨悦   阅读 7.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的号召。7月23日—8月8日,南通大学“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贵州分队携手凯里市阳光实验学校、贵阳市花溪区社区委员会和观山湖区百花湖镇村委会,在凯里市、贵阳市花溪区城市书房和观山湖区百花湖镇,精心策划并开展了“返家乡助力民族团结”系列活动。团队围绕“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暖心线下辅导课堂”“推广普通话”三大主题,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中小学生紧密合作,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民族团结政策宣传,凝聚民族共同意识 

为深化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实践团创新性地采用“政策宣讲+故事分享”的形式,搭建起认知桥梁。

7月23日,实践团贵州分队前往贵州省凯里市阳光实验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分队成员唐黔香向含有少数民族的中小学生群体进行了宣讲。宣讲内容分别阐述民族团结的当代意义、中华民族交融历程、各民族共同发展成果及构建新格局的行动方向。此外,分队成员还发出了要做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自觉抵制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民族文化的积极传承者、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共同发展的主动推动者和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倡议。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参与配合下,分队成员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宣讲活动。

7月30日,分队队员谢孝芳携带实践团所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并结合百花湖镇民族团结的实际,重点宣传在民族团结政策引领下,当地发生的变化。分队队员向入户宣传的少数民族阐述:“在民族团结政策下,大家可以看到家附近基础设施改善,比如毛栗村民族文化广场修建,这给大家提供了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平台,好多叔叔阿姨晚上都会在那载歌载舞。还有我们当地百花湖打造旅游胜地,很多外省来的朋友都表示很喜欢百花湖,带动了我们村名的经济收入。”分队队员还表示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展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欣欣向荣景象。其中一位身着布依族服饰的阿姨在宣传后激动地表示“石榴有很多籽粒紧紧拥抱在一起就是民族大团结的意思,各民族要团结起来。在国家政策的落实下,大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会越来越好。”

在整个民族团结宣传过程中,少数民族群体普遍表示加深了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认同,增进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共鸣。

图为分队队员向少数民族讲解民族团结宣传手册  谢孝芳供图

学业辅导温暖童心,知识筑梦陪伴成长  

7月30日至7月31日,贵州分队队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暑期学习无人辅导、难点易积累的问题,开设线下课堂。

贵州分队成员通过前期与家长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暑期作业中的难点和弱项。确立了为学生开展活动期间下午两点至四点两次重点讲解以及后续问题线上解答的活动。

在助学课堂上,通过不断地观察,实践团成员精准识别参与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上的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式”的耐心讲解与强化训练。将同一年级的学生组合起来进行讲解问题,也鼓励学生们之间互相帮助。

在课堂上,团队队员作为小老师开展互动问答、互相帮助,竞赛完成作业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信心。通过大家一起学,一起帮助的课堂氛围,促进他们互相进步。在分队成员的耐心讲解下,小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在暑期的数学难题上表示:“我彻底把乘法结合律学懂了,我还可以教三年级的弟弟妹妹们。”

在课堂后,小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包括绘画活动,成语式“你画我猜”以及折纸活动。学生们在有趣的课间活动中,不仅提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图为分队队员辅导四年级学生假期作业  谢孝芳供图  七彩课堂”切实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提升了其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架起普通话沟通桥梁,共筑语言基石  

为打破语言壁垒,实践团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活动,让普通话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7月31日,贵州分队队员设计多种趣味性的活动。通过开展朗诵经典诗文、普通话小主播、猜谜语和选一本喜欢书籍四种活动,寓教于乐,纠正发音,提升学生普通话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活动开始时,分队队员向参与活动的十名少数民族儿童讲解普通话是什么、普通话如何说好和用好。并用黑板写下所开展的活动,向学生们介绍整个流程。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增强自己说好普通话和用好普通话的能力。

朗诵经典诗文活动中,分队成员邀请各个年级的学生来朗诵自己学习过或者最喜欢的古诗词。凯瑞作为布依族的孩子,朗诵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北宋诗人程颢的《春日偶成》。朗诵结束时,大家给予他掌声。一位初三的学生说:“他朗诵的语音语调还是不错的,不过普通话还需要在加强。”分队成员表示评价很到位,并针对朗诵过程中的一些字进行发音的纠正。

普通话小主播活动中,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或者日常生活中有趣事情用普通话进行主播式讲解。学生们互相鼓励,展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小露作为六年级学生用流利地普通话向大家讲述了她在学校中的成长,话语最后她表示:“我在学业和生活上都比自己初进学校进步很多,这非常感谢学校的老师和我的父母。升入初中后,我会继续好好学习,争取更好地发展自己。”

普通话猜谜语活动活动中,小老师邀请活动中三到四位学生和自己共同用普通话说谜题,其他学生们举手抢答,回答问题正确可以获得小奖励。学生们举手积极性很高,氛围十分活跃。

图为少数民族学生在用普通话朗诵古诗词  谢孝芳供图

活动结束时,分队队员向参与的学生赠送课外书籍并鼓励学生多看书、要说好用好普通话。参与活动的学生们都表示活动非常有趣,其中凯瑞同学向小老师表示:“我的普通话都提高了不少。”

8月8日,分队队员王诗琦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城市书房开展了一场名为“黔灵育人·苗韵留声”的推普活动。活动中,参与者们在主持人——来自苗族的王诗琦同学带领下,亲自体验了如何用普通话朗诵诗歌、制作苗族特色纹饰冰箱贴。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推广普通话以及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收获颇丰。

参与活动的叔叔阿姨每都在分队队员的帮助下制作了自己喜欢并带有民族特色的冰箱贴。一位戴着军帽的叔叔欣喜地和队员表示:“我的贵阳话正式晋级成了普通话,非常感谢你们大学生的帮助。”旁边的阿姨则说到:“冰箱贴装饰很具备苗族特色,我们少数苗族的文化要继续发扬。”

图为“黔灵育人·苗韵留声”的推普活动合照 王诗琦供图   总结

此次返家乡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南通大学“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贵州分队以政策宣讲凝聚共识、以学业辅导播撒希望、以普通话推广架起桥梁,为贵州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增添了青春色彩。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绘制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大地常开长盛。

撰文|谢孝芳 王诗琦 唐黔香

图片|谢孝芳 王诗琦 

审核|姚良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晨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