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开展探访测绘老兵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14: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翔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13月32日讯(通讯员 高翔、杨影)近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开展“拜访老兵,传承精神”实践活动。成员们怀揣敬意走进一位测绘老兵的家中,以实际行动传递人文关怀,用赤诚之心传承红色精神。

忆往昔:测绘征程 岁月峥嵘

红色的志愿马甲在斑驳的巷影中格外醒目,既带着当代青年的赤诚,也藏着对历史的深深叩问。当他们穿过老城区蜿蜒的巷弄,敲响那位测绘老兵的家门时,一场跨越七十载的时空对话,正悄然拉开序幕。

▲图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成员前往老兵家。高翔供图

实践团成员踏入老兵住所,映入眼帘的是漆面斑驳的木柜、用麻绳捆牢的椅子,以及糊着旧报纸的墙面。岁月留下了痕迹,却掩不住那份物尽其用的节俭与坚守。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精准绘制版图,我们这些测绘兵,就往深山里钻、往冰河上走。”老兵坐在床边,面对着实践团成员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测绘设备的简陋,测绘兵们只能靠双脚丈量、双手记录。在一次赴西南山区的任务中,为获取关键地形数据,测绘队伍需穿越一片原始森林。“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山路也又陡又滑,我不小心踩空就掉进了山边的冰窟窿!”说至此处,老兵不由得攥紧了拐杖,语气中带着当年的惊险。“冰水一下把我整个人包裹住,我那些队友就赶紧砍树枝、拉绳索,费了好大劲才把我拉上来。当时我手里还拿着测绘仪器,还好用身体护住了,不然可就麻烦了……”

物资匮乏同样是绕不开的难关。他说,干粮常是硬邦邦的炒面窝头,渴了就找山泉水、化冰河雪。“但没人喊苦!国家需要咱测绘版图,每一步都得走扎实,这是给祖国‘画像’,半点马虎不得!”话语间,满是对使命的坚定。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老兵坐在床边交流。高翔供图

看今朝:青春接力 践行担当

交流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主动拿起工具帮老兵收拾家务。成员们分工有序,有的清理地面杂物,小心翼翼绕过老人的生活用品;有的擦拭家具,将积灰一点点抹去;还有的整理床铺,把堆叠的衣物分类归置。成员们的动作轻缓而认真,红色的志愿马甲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穿梭,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温暖了整个空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老兵打扫房间。高翔供图

打扫间隙,实践成员高同学陪老兵聊天。“爷爷,您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就算是和平年代搞建设,也得有一股子拼命的劲头!”老兵笑着摆手,又认真叮嘱:“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学习,把国家建设得更好!先辈们流血牺牲换和平,你们得接着奋斗,珍惜这好日子!” 质朴话语,落在成员们心上,重若千钧。

寄未来:合影定格 精神传承

临别之际,实践团成员在老兵家门口列队合影。镜头定格瞬间,红色旗帜鲜艳夺目,成员们的眼神亦是坚定。

▲图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云港之梦实践团”成员在老兵家门口举旗合影。高翔供图

这张合影,不只是一次探访的纪念,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见证。成员们纷纷表示,以前总觉得“爱国”“担当”是抽象的词语,现如今明白了这些品质就藏在“掉进冰窟窿也要护住仪器”的坚守里,藏在“啃着窝头也要把数据测准”的执着里,藏在“让后人过上好日子”的期盼里。

从测绘老兵的山河故事到实践团的服务行动,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让红色基因在倾听中扎根、在行动中生长。当青春与历史共鸣,使命担当便有了生动注脚。新时代青年需接过先辈接力棒,以奋斗之姿续写时代答卷,让“给祖国画像”的精神在新征程中熠熠生辉。(供稿:高翔、杨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